大陸大舉吸收台灣人才,按陸委會日前委託的調查結論是肇因於對岸「人才荒」;不過香港《南華早報》10日有不同論述指出,大陸似已成功逆轉頂尖研究人員的「人才流失」現象,曾奔赴海外的科學家,尤其是在美國者,如今多選擇留在大陸,一方面是更豐厚的薪酬,另一方面是因川普政府對華人科學家不友好的氛圍。
同職位所得 是美國兩倍
報導引述北京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中心主任陳國強的話,認為「人才流失問題不再存在」。過去,在發達國家留學的大陸學生畢業後,留在當地的比例超過95%,2012年起至去年底,卻有超過83%選擇回國。
對於川普政府的種種限制,許多大陸年輕科學家不以為意,因為大陸薪酬更優厚。中國科學研究院大連某研究機構團隊上月發布招聘啟事顯示,某特定博士後研究職位的年薪能高達60萬元人民幣、合台幣約263萬,幾乎是美國同類職位平均薪酬的兩倍。
陳國強認為,近年來,大陸科學家收入暴增,已與美國同行相當,甚至更高。近期從北京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畢業的60名學生,僅5人選擇前往海外,且其中3人已歸國。
報導指出,這種顯而易見的人才流失「終結」,恰逢大陸科學研究正在眾多可能改變世界的科技前沿突飛猛進。蓬勃發展的研發領域需要大量人才。資料顯示,2016年大陸超過1萬名博士畢業生進入博士後研究,6000多家有資格招聘博士後研究員的研究機構、大學和企業紛紛向他們遞出橄欖枝。專家表示,隨著人才競爭推動薪酬愈來愈高,離開大陸的動力變得愈來愈低。
產學業招手 出國動力小
此外,大陸一些頂尖研究機構和大學正盡力糾正相關偏見,就是誤認為,「在西方留學或工作經歷即是歸國後,獲得更高薪酬和職位的途徑。」
大陸中科院表示,目前正在重新展開前所未有的人才評估體系。只要作出重大貢獻的青年學者,不需看其出身和經歷,就能給予他們與海外優秀人才同等甚至更高的科研經費和生活待遇,這樣可使研究人員不必為「海歸」標籤而出國。
(中國時報/簡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