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反性暴力維權人士。長年以來被批評得獎者性別嚴重失衡的諾貝爾獎,經歷「#MeToo」反性侵運動,以及頒獎單位捲入性侵風暴以後,終於在性別平權上與時俱進,朝著打破男性主宰局面的方向邁開大步。
從多位女星出面指控好萊塢製片人韋恩斯坦長年性侵獸行開始,名為「#MeToo」的反性侵運動延燒全球最近剛滿1年。而逾百年來表揚各國傑出學者的諾貝爾獎,身為頒獎單位之一、地位崇高的瑞典學院,竟也在去年底捲入性侵指控,造成多名評審離職,終令瑞典學院今年停頒文學獎,創下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首例。
性別平權終於邁步
今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剛果婦產科醫師穆克維格,以及曾淪為「伊斯蘭國」性奴的雅茲迪族女權運動家穆拉德。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表明,這是為了表彰他們對抗戰爭和武裝衝突孳生的性暴力罪行。不少媒體5日紛紛用類似「向#MeToo運動致敬,諾貝爾和平獎表揚對抗性暴力」這樣的標題,報導和平獎揭曉的消息。
除了和平獎順應#MeToo潮流,今年諾貝爾其他獎項的性別比率也明顯改變,女性得獎者遠遠多於往年。已經揭曉的物理、化學與和平獎各有一名女性獲獎。相較之下,去年(2017)與前年(2016)的得獎者幾乎清一色為男性。
百年僅48女性得獎
諾貝爾獎歷屆得主性別嚴重失衡,一直是每年公布得獎者之際的外界關注焦點。從1901年開始頒發首屆諾貝爾獎開始,總共有892名得主榮獲桂冠,但百年來卻僅有48名女性得獎。其中30名女性集中於文學與和平獎,後來新增的經濟學獎僅1名女性得主。
就以物理學獎來說,百年僅3名女性得獎。雖然美國物理聯合會統計資料中顯示,物理學界全職教授僅10%是女性,但真正讓女性得主如此「稀缺」之因,則是學術成就或遴選機制的把關經常是掌握在少數男性教授之手。
去年諾貝爾獎揭曉後,諾貝爾獎基金會副主席漢森曾表示,「比較廣泛地說,有更多女性沒有獲獎,我們對此感到失望。我認為還有許多傑出女性應該成為獲獎候選人。」
(中國時報/蔡致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