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6・中時-綜合報導

2020-10-16・中時-綜合報導
改造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空間

賴志盛「繞梁Linger」現地創作引入觀眾身體參與 今(16日)起正式對外開放

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後稱金馬賓館)昨(15日)於展館三樓發表藝術家賴志盛的個展「繞梁Linger」,展覽由永添藝術邵雅曼執行長策劃,展出作品包含六件以金馬賓館建築空間為基礎發展的現地創作,以及九件擁有國內外重要藝術機構展覽履歷的經典作品,完整梳理賴志盛的創作思考與關切。此展同時也是金馬賓館少數以現地創作為展覽核心的嘗試,展期自2020年10月16日(五)起對外開放。

《賴志盛:繞梁》30公分,2017,3x45 1x0 1cm,聚氯乙烯 Courtesy of the artist
《賴志盛:繞梁》30公分,2017,3×45 1×0 1cm,聚氯乙烯 Courtesy of the artist
《賴志盛:繞梁》即刻之前,2017,Moving imager _ loop,錄像 Courtesy of the artist
《賴志盛:繞梁》即刻之前,2017,Moving imager _ loop,錄像 Courtesy of the artist

賴志盛以「繞梁Linger」為題,於金馬賓館內進行用空間寫生的運動,使其作品成為藝術家留在場館裡的記號,觸發觀眾與作品、與所處環境的對話。此次賴志盛於金馬賓館現地創作的六件作品,媒材選用皆和場館空間、建築歷史有著密切關聯。作品《?迌/Linger》在展場裡兩面相望的落地窗前設置整片PE膠膜,藝術家再於輕薄透光的膠膜上分別落下「?迌」與「Linger」二詞,柔軟的膠膜隨著空氣流動來回搖擺、發出沙沙聲響,提示觀眾空間裡存在卻不可見的元素;另一作品《逗留II》則運用冷氣機運轉時產生的能量與物質變化,於水泥牆上創造不停「漏水」的痕跡,提式關於無用與有用之間的價值識別;而作品《向一堵牆學習》則是賴志盛對於自身創作狀態的註解,藉由現地空間的一筆巧妙點出。

《賴志盛:繞梁》逗留II,2020,尺寸依現場而定,水 Courtesy of the artist
《賴志盛:繞梁》逗留II,2020,尺寸依現場而定,水 Courtesy of the artist

透過創作使建築、空間與人以不同語言相聚,與永添藝術長期以「透過促進當代藝術創作,使人們以更好的方式生活」的信念契合。永添藝術執行長邵雅曼表示,「繞梁Linger」對執行團隊來說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卻也構成了團隊投入推行本展的意義,「我不敢肯定觀眾將會選擇什麼方式與展覽相處,審美這件事本身帶有距離,但這個展覽倒不是去提供一個大家都覺得很好的創作技術,真正好的藝術家應該相反,賴志盛對創作保有強烈熱情和特殊情感的這種精神狀態,是我們需要時時刻刻被提醒的。」觀眾、作品、空間環境及時間歷程的關係被築起,創造另一種精神式的沉浸體驗。

對賴志盛來說,藝術創作的重心自畫布移轉至空間,甚至進一步地朝向自身與機構或場域的討論。藝術家關注空間中既有或正在形成的紋理,並將其轉化為作品的核心元素,牆面、地板、天花板、光線、與外部空間的連結等都是作品得以完整的關鍵,賴志盛認為:「這是一個寫生的概念,透過現實空間打造相互對話的關係,有些是用光線,有些是用氣流,有些是用水氣,那其實都是環境裡我們不太會去感覺到的東西。」因此賴志盛的作品呈現可以是任何型態的,甚至涵蓋如何考慮觀眾身體與姿態於空間中的轉換,以及時間維度在此過程中堆疊出的作用力。作品不停留於被觀看的層次,觀眾更需感知作品與環境的關係。

《賴志盛:繞梁》清風徐來,2020,吊扇、漆 Courtesy of the artist
《賴志盛:繞梁》清風徐來,2020,吊扇、漆 Courtesy of the artist

英國海沃德美術館(Hayward Gallery)2012年推出展覽「不可見:看不見的藝術1957—2012」(Invisible: Art About the Unseen 1957—2012)時,特別邀請賴志盛展出作品《原寸素描》,藝術家沿著空間邊際再次描繪出空間的形狀,貫徹「邊界」於其創作裡的核心角色;而在意義與觀念的層次上,藝術家同樣藉著創作討論「日常」的邊界,刺探區分日常/非日常、慣習/非慣習的依據究竟為何。「賴志盛想提出的,是一種轉變既定機制的想法」永添藝術執行長邵雅曼補充,「空間中的配置有其用途,而藝術家則是再次提起那些人們習慣不去思考的、或忘記使用的,更多是看到我們存在於世界上的另一個角度。」相較於提供一個正確解答,賴志盛的作品是更廣闊地開啟討論與互動的多向度空間,邀請觀眾進入其中親身體驗與感受。

本展展至2021年5月23日(日),更多展覽資訊請上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官方網站(https://www.alien.com.tw/zh-tw)查詢。

(中國時報/魏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