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0・中時-專題報導

2017-11-10・中時-專題報導
燒錢摸索3年半 就是不放棄

張毅楊惠姍 重現琉璃之美

「我不是不想放棄,是不能放棄!」琉璃工房創辦人張毅、楊惠姍,昨(9)晚於國立台灣大學系統、中國時報所聯合主辦的成功之母講座,分享寶貴經驗,場面熱絡,不時爆出如雷掌聲,張毅說:「要學失敗,請來琉璃工房!」

 文創先驅 打造台灣之光

中國時報社長王丰也來到會場,他表示,張毅和楊惠姍兩人是文創先驅,「他們在1980年代,尚未有『台灣之光』、『文創』這些名詞出現時,就率先打造文化創意產業,也復興失傳已久的古老工藝『脫 蠟鑄造法』,可說是台灣之光。」

 若是放棄 辛苦全化烏有

張毅表示,琉璃工房在剛開始的前3年半,因為還無法掌握技術,燒出來的琉璃總是破的。早期的工廠後方堆著高高的「琉璃塚」,燒壞的就往那裡堆,負債一度高達7500萬。張毅回想這段時間直說心酸,「當時,楊惠姍每天站在窯爐前,打開又是一爐破的,我看著她,就知道要再去打電話借錢了。」「但我不能放棄,我們這麼辛苦,要是放棄,一切就真的全部化為烏有了!我告訴自己,還早,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還能去借就去借錢吧!」張毅表示。

張毅和楊惠姍投入琉璃工藝,卻無前人軌跡可尋,從材料到技法,全部自己摸索。舉凡琉璃材質、脫蠟法的臘、石膏模具、窯爐的空心磚,每一個環節都問題重重。張毅回憶,一開始他們進口琉璃材料,然而不同來源的琉璃放在一起,一燒就炸,只好自己研發材料。到了脫蠟鑄造的步驟時,有時臘會脫不出來,沾在裡面,「還有一度燒窯燒到冒出青煙,才知道石膏跟耐火磚燒出了化學反應,58萬的窯都要給我們燒壞了。」

 完美作品 花費無數心力

「做琉璃,心臟要很強。碰到問題時,我心裡沒有雜念,只想著怎麼解決。」楊惠姍回憶,當時每天一爐一爐的失敗,有時候打開窯,一看就知道琉璃裂了,卻還是要拆開石膏,看看到底壞在哪裡、發生什麼事,「不過,我真的從來沒想過放棄。」即使到現在,楊惠姍仍常常在面對燒製的挫折,「琉璃在高溫的時候,自主性很強,你很難掌握,光是要控制好在最完美的位置,一個作品沒有做10件以上是做不出來的。」她表示,曾有一件作品在法國展出結束後,不小心被摔到地上,「我重新做了9件,沒有一件是滿意,到現在我都還沒達到目標。往往你看的一個作品,背後是10件、20件的心力。」

★最新相關活動訊息都在「成功之母講座」FB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uccess.ct/

【許文貞、李欣恬/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