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4日「世界癌症日」即將到來之際,世界衛生組織轄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1日發表最新全球癌症調查研究,預測稱2050年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例數較2022年將上升77%。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統計,2022年全球新增2000萬例癌症患者;本世紀中葉預計新增逾3500萬。癌症病例增加趨勢既反映人口成長與高齡化問題,也反映大眾面對的風險因子隨整體經濟發展而變化。然而研究指出,吸菸、酒精、肥胖和空氣汙染仍為癌症主要誘因。
據統計,2022年有2000萬新發癌症病例和970萬人死亡,癌症診斷後5年內存活人數估計為5350萬人。全球近3分之2癌症病例集中於10種類型,其中肺癌占比最高,或為全球最致命癌症。肺癌新增病例達250萬,占總數12%以上,死亡病例達180萬5占18.9%。
就發病情況而言,乳癌位居第2,全球新增病例達230萬,占總數11.6%,死亡病例占6.9%。就死亡病例而言,直腸癌僅次於肺癌,其次為肝癌、乳癌和胃癌。
任職於IARC的克利曼(Nathalie Kliemann)曾於期刊《柳葉刀》發表論文指出,食用高度加工食品與患癌風險呈正相關。以等量的低度加工食品替代高度加工食品有助降低整體癌症風險,特別是頭頸癌、食道癌、直腸癌及乳癌。
評估表明,各國在癌症醫療方面存在驚人的不平等現象,其中乳癌尤甚。富裕國家每12名女性中有1人會被診斷出乳癌,每71人中有1人因此死亡。然而,在較為貧困的國家,儘管每27名女性才有1人被診斷出乳癌,但每48人就有1人死亡。癌症監測部門指出,貧困國家女性確診較晚,又無法接受高品質醫療,死亡風險因而倍增。
調查顯示政策面同樣存在不平等。相對於低收入國家,收入較高的國家更可能將癌症照護納入衛生福利政策,差距最多高達7倍。絕大多數國家並未向癌症特約醫療和安寧和緩醫療提供足夠資金,或將其納入全民健康保險。對此,WHO非傳染性疾病司司長米克森(Bente Mikkelsen)強調提高投入的急迫性。(旺報/林宛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