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於13日通過全球首個針對人工智慧的正式管制措施《人工智慧法》,人工智慧(AI)系統將根據社會潛在風險分為四大類別,被歸為高風險的系統進入歐盟市場前必須接受風險評估。
歐洲議會以523票贊成、46票反對的壓倒性多數通過人工智慧法,法案將於2025年5月程序完成後生效,以具體規範約束歐盟境內人工智慧開發和應用活動。歐洲議會表示,該法案旨在保護基本人權、民主、法治和環境免受AI系統侵襲,同時促進創新,將歐洲打造為「AI領域的先驅」。
同時,該法案禁止將AI用於「威脅公民權利」,包括利用個人特徵建立生物識別系統,或從網路和監視器蒐集不特定群體的影像開發臉部辨識資料庫。此外,將AI用於操縱人類行為也一併被劃入禁用範圍。
另一方面,應用在基礎設施、教育、醫療或金融領域的AI系統則被列為「高風險」,系統開發商有義務進行評估降低風險,並確保系統運作時有真人監督。
至於不設特定使用目的的一般用途型AI(General Purpose AI),法案則要求具備一定透明度,包括公布用於訓練模型的文本等數據,並嚴加遵守著作權法規。例如時下最為流行的ChatGPT即屬一般用途型AI,可用於撰寫文章或製作圖表等用途。
歐盟目標在防弊與興利間取得平衡,因此也以鼓勵創新為由開放各成員國暫時免除特定法條監管的沙盒等規定。違反此法可能被處以750萬至3500萬歐元(約新台幣2.6億至12億元)或企業全球營收1.5%至7%範圍內的罰款。
歐盟貿易組織數位歐洲理事長博菲德達爾(Cecilia Bonefeld-Dahl)則稱,歐盟需要採取更多措施讓企業留在歐洲。她表示全球AI新創企業只有3%來自歐盟,而2030年全球AI市場預計達到1.5兆美元,歐盟必須保障企業得以善用境內市場,而不至落入繁複法規的桎梏。(旺報/林宛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