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4・Array

2024-05-24・Array
社評/後520對台 善用巧的力量

 國台辦定性賴清德520就職演說為「頑固台獨」,可預測的未來,兩岸官方恢復對話協商機會不大,但大陸和統方針未變,將繼續沿用「硬的更硬、軟的更軟」策略,「灰色地帶」衝突壓力更大,但民間交流可望逐漸恢復。

和統方針 持續不變

 北京對賴清德就職演說反應強硬,主要是為滿足內部反台獨的民意。520前夕大陸對台工作,延續馬習會軟調,並未要求賴清德承認九二共識,反而退一步希望其回應「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還表示只要民進黨放棄台獨,就可以與大陸對話交往,卻換得賴清德極不友善的回應,馬習會後一度沉寂的反台民粹再度引爆。

 大陸對台有長期策略,釋出軟調的同時,端出對台「制裁」的兩根巨棒:一是宣布懲戒5名「抹黑大陸」的台灣名嘴,二是預告將出台法律措施,嚴厲打擊「涉獨言行惡劣、謀獨活動猖獗的頑固分子」。一邊是改善兩岸關係的訊號,另一邊是「敬酒不吃吃罰酒」的通牒,大陸在520前給了賴清德一張「選邊站」的考卷。

 但賴清德不是蔡英文,如果說蔡英文的就職演說是「未完成答卷」,賴清德就是撕毀考卷,再將碎紙撒到天空。背後有兩個因素:第一,蔡賴兩人背景和履歷迥異,政治性格不同;第二,兩岸及美中關係的時空背景迥異,「抗中」已成為美國及盟友的「政治正確」。

 過去8年,台海兵凶戰危,民進黨貪腐敗行,加上大陸「硬的更硬」策略,雖然沒有讓民進黨下台,但也塑造出今年1月選後「朝小野大」的新政局。

 無奈內有朝野爭鬥,外有美中博奕,無論是內部權力需要,或外部國際支持,處於「雙少數」地位的賴清德,不願冒風險做「全民總統」,而對大陸擺出強硬、不屑的姿態。面對新對手、新政局、新情勢,大陸對台「軟硬」兩手還會收放自如嗎?

 大陸「反台獨不反台灣」,將台獨與台灣人民區分開的理念,值得繼續堅持。其實,大陸要對自己有信心,綠營絕非鐵板一塊,那些曾對大陸懷有誤解的台灣人,認知不難改變。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親綠網紅鍾明軒,年初首次到北京、上海觀光,最近又到廣東深度旅遊,除顛覆原有印象以外,還大方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亦認識到大陸把台灣人當做親人、家人,而非敵人。更難能可貴的是,鍾明軒到大陸沒有參加「統戰活動」或官式行程,而是一步一腳印體驗大陸的進步、民眾對台灣的善意,認知才會轉變。

創造條件 交流交心

 賴清德只有一個、獨派只有一群,鍾明軒卻有成千上萬。大陸打擊台獨要對內部做交代,也有對美鬥爭的需要,或許「制裁懲戒清單」會愈來愈長,但這只是兩岸關係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如何創造條件,讓兩岸民眾達到習近平所講的「交流交往、交融交心」。賴清德政治表態極硬,仍有意恢復陸客、陸生來台,北京視為「欺騙」,但何嘗不是他向主流民意的妥協?

 過去70年台灣夾處東西陣營對抗、中美戰略競合架構中,大陸向來反對美國干涉台灣問題,但也承認「搞定台灣,要先搞定美國」。中美關係丕變,民進黨愈來愈靠向美國,大陸將反獨、反干涉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對民進黨傳統意識形態更濃厚的賴清德,及今年底美國大選後,川普和共和黨右翼恐捲土重來,未來4年台海危險程度恐前所未有。

 從北京角度思考,若賴清德與美國反中右翼「合流」,必將採取更強硬、更堅決的動作反制。例如在不開啟戰端前提下加強台海控制權,在外交層面讓台灣國際空間「歸零」,在經濟、法制等層面藉「灰色地帶」的作為彰顯對台管治權。可以預期,美國「以台制陸」、大陸「以台制美」、台灣「倚美抗中」將形成惡性螺旋,結果是陷入安全困境,台海更危險。

 兩岸人民交流是改變惡性螺旋的「巧」力量,「硬的更硬,軟的更軟」之餘,要善用「巧」。(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