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5・Array

2024-06-15・Array
社評/讓政府與市場力量相向而行

 大陸積極拚經濟,5月中旬人行全面取消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下調最低頭期款比例及公積金貸款利率,並創設3000億人民幣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協助地方政府收購成屋。高達3440億人民幣,由財政部主導的半導體大基金第三期,於5月底註冊成立,將為大陸半導體產業帶來更多資金活水。

消費投資需要政策點火

 兩大政策背後邏輯與目的相同,都是趁景氣回溫之際,透過政府挹注資金拉抬經濟擺脫通縮威脅。有人認為大陸已陷入流動性陷阱,政府撒錢不見得有用,而且刺激力道太小、時間過晚,發揮不了太大作用。不過實際上,以當前大陸相對低迷的消費與投資狀態而言,需要由政策來點火,政府若放手,只會讓經濟更糟,何況無論任何體制,政府存在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因應市場失靈。

 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統計,第一季大陸整體消費及投資數字雖持續成長,並帶動經濟增長遠超市場預期(兩者貢獻率高達86%),但增速卻明顯下滑。今年1~2月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率5.5%,3月卻降至3.1%,4月更下滑到2.3%,創近一年半來新低。投資也是,今年第一季固定資產投資終於擺脫低谷,3月年增率高達4.5%,4月卻降到4.2%,未能延續彈升氣勢。

 上述數據顯示,大陸消費與投資動能萎縮風險並未消除,為避免剛剛點燃的火種被澆熄,適時適度挹注資金到市場,一點都不難理解。更何況,這次資金挹注層面主要鎖定房地產及半導體產業,是現在及未來大陸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能所在。一方面,房地產市場與消費信心息息相關,拉抬房市可望刺激消費;另一方面,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綿密複雜,也攸關未來經濟轉型成敗,具有巨大投資帶動效果。

 從資金運用角度,把政府投放資金到關鍵產業,將可提高人民幣運用效率,避免資金閒置拖累實體經濟增長。換句話說,將錢撒在房地產及半導體,符合政策精準發力的目標,也可以拉動消費及投資需求,創造產業關聯效果。這不僅意味著人民幣資金活化,也代表著貨幣流通速度提升,就促進經濟增長而言,是正確的方向與作法。

 IMF與世界銀行都樂觀評估大陸經濟,5月底IMF上調今明兩年大陸成長率預估值,從原先4.6%及4.1%調升至5%及4.5%,各調升0.4個百分點。6月中世界銀行發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同樣將今年大陸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從1月預測的4.5%上調0.3個百分點至4.8%。顯示大陸經濟確實正走在回溫的道路上。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優勢

 這不只基於市場機制的底蘊,也取決於政府作用的發揮。習近平近來多次強調,現階段大陸經濟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就是這個道理。不過,大陸體制下,政府的角色太強,往往限制市場力量的發揮。過去一系列針對民企的整改與調控措施,就是很好例證。

 猶記得當時,外界對大陸是否堅持市場經濟體制、支持民企發展,曾一度產生疑惑,也引發外資出走潮。事後證明,這是經濟轉型大戰略下的調整,而非返祖現象。也就是說,大陸並未走回社會主義老路,仍然堅持市場經濟路線,這絕對是正確的方向。但儘管如此,接下來北京恐怕還是得好好思考,如何在政府與市場的兩個角色間,找到最佳平衡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框架下,政府與市場角色的調整與轉變,至關重要。

 大陸經濟明顯回溫,但成長動能仍待進一步提升,政府角色可以發揮關鍵作用,但也不能忽視市場機制的引導力量。如何誘導兩者齊頭並進、同向而行,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長處,是大陸領導人的一大挑戰,也是中美體制競爭與中華民族復興進程的關鍵因素。(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