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5・Array

2024-07-05・Array
社評/建立兩岸溝通管道迫不容緩

 兩岸敵意螺旋快速升高,兩位一貫同情蔡英文政府的美國學者葛來儀與林碧瑩,聯名在《外交事務》期刊發表「台海迫近危機,華府如何降低台北與北京間的緊張」專文,呼籲美國在強化台灣防衛韌性之外,更要重視外交手段,直指兩岸缺乏直接溝通,非常危險。呼籲美國應鼓勵北京和台北恢復直接對話,至少要建立私下溝通管道,或派出學者在「中立第三地」會面,以利澄清各自意圖防止誤判。

葛來儀擔心兩岸誤判

 以葛來儀與民進黨政府的關係、重新詮釋聯大2758號決議文的努力,及針對大陸對台政策不留情的批評,應該不會有人懷疑她在替北京施壓說項。兩人的文章毋寧說是連美方政策圈中人都感受到,兩岸局勢在賴清德上任後,瀰漫著濃烈的揮發性,擔心小火星點燃大火。

 這也代表美國親台派學者終於承認,「威懾不僅需要軍事措施和警告,還需要積極的外交手段」,因而建議美國官員,在與陸方私下溝通時,不妨承認賴清德就職演說的調性和內涵,與他的前任蔡英文確實有所偏離,藉以換取陸方的克制和降溫。

 另一方面,她們還言詞委婉卻嚴肅地勸告賴政府:一來不要製造出大陸可用以升高事態的事件,二來要執行能被國際社會視為務實的兩岸政策,方能夠鞏固國際輿論和各方對台灣的同情支持,而非造成國際輿論的分裂。足見美方知識圈對賴團隊憂心之切,以及他們對局勢評估之急。

 除了對兩岸現狀恐溢出「安全圍欄」的擔憂外,美方學者疾呼兩岸當局宜盡快建立直接溝通管道的另一層未言明的考量,在於美國政情的潛在巨變。這份建議雖發表於拜登對上川普的首場電視辯論失利、拜登民調明顯下挫之後,但幾乎所有美國大選民調都顯示,川普與拜登勝負在伯仲之間,應已考慮川普政權回歸的可能。一旦川普再上台,中美之間的對峙,很可能從民主黨時期的鬥而不破、力保「競爭不升級為衝突」的君子之爭,演化為「極限對抗」的國力總動員模式。

 屆時,美國新政府將毫無顧忌地大打台灣牌,非但不會鼓勵兩岸直接溝通,即使美國想鼓勵,北京也只會將台灣視為美方派來唱雙簧的扈從,沒有任何打交道的價值和意義。若從2025年1月美國政權交替時間點倒推,兩岸構建直接對話管道的最後窗口期,就只剩5、6個月時間。

賴政府該有對話管道

 兩岸敵意螺旋上升現況下,幾乎每半個月就有一齣新事端發生,要思考建立溝通渠道,對雙方來說都猶如千鈞之重。賴團隊不妨以近鄰菲律賓和大陸的海上衝突管控為鑑,即便發生仁愛礁的嚴重碰撞事件,且造成菲方水兵受傷,中菲間的副部級磋商仍如期在馬尼拉舉行,雙方承認有必要重建互信,發展兩國海上警察的合作關係,建立兩國科學合作的框架,兩國緊張關係可望降溫。菲律賓是美國正式的軍事盟友,尚知在與大陸海上周旋之餘,還須保存用以降溫和控制局勢的磋商機制。

 兩岸不是外交關係,沒有國際慣例可循,更無美國明文防衛條款的擔保,民進黨兩任政府卻讓兩岸間磋商機制塵封失能。習近平宣示和統方針不變,不代表台灣可以高枕無憂。兩岸局勢數日即有一變,賴政府怎可自矜於「諒你不敢打」,卻連一條可供事前打招呼、事後供圓場的管道都從缺呢?

 管道的建立不是搞黑箱,也不是逃避民主機制的監督,更不是妥協退縮。它的意義在於讓雙方每一項重大決策或舉動,都能在事前經由獲得授權、有代表性的管道送達對方案頭,使彼此更完整地明瞭己方的動機、採用的手段、相關文件的詞彙或談話的語意,才能促使對方自我克制,甚至體會其中蘊藏的善意。

 此次澎湖越界漁船連人帶船被福建海警登檢扣往大陸,其事態的後續處理和收場,將彰顯有效溝通管道的存在意義。(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