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4天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在7月18日落下帷幕。雖然比中共往屆三中全會推遲一段時間才召開的時點選擇,曾引起大陸之外的種種矚目和臆測。但從會議閉幕後發布的全會公報內容來看,這場再度以「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為號召的會議,議題和結論都並非石破天驚、橫空出世。而是循著既有的政策軌道和治國思路,強調繼續多領域的全面深化改革,瞄準改革過程所將催生且服膺於「中國式現代化」的各項制度建設;聚焦中共作為大陸執政黨的執政能力提升,並以打造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現階段最重要的具體目標。
發展現代化 強調和平
而由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命題,則又牽引出健全經濟高質量發展、支持全面創新和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完善法治體系等多維度的制度或機制建設型任務。
在短期的年度性工作部署上,這場會議則點出了積極擴大內需、因地制宜地發展習近平提出不久的「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還有用「統籌發展與安全」的思路,防範化解包括房地產、地方債、中小金融機構暴雷等重點領域風險。還提及了完善自然災害監測,注重社會秩序穩定等,這段時期以來頻頻引來輿論矚目的部分。
可以說,雖然大陸經濟仍處在疫情結束後的「固本培元」調整期,並承受著國際供應鏈、外資利用情況受到地緣政治衝擊而劇烈波動的影響。但是,政策操盤者的心緒仍然穩定,對內外局勢的盱衡則保持著相當的定力和前瞻預警性,黨政領導機制的運行如常發揮。
在俄烏戰雲仍然連綿、迦薩衝突引信未熄,英法和歐洲議會選舉引致歐洲政壇格局重構,美國大選更因川普的槍擊案和拜登的勸退潮而格外激化、渾沌之際,在中共主政下的這片14億人的大陸,則構成了世局中相對穩固扎實的支撐。近期,國際貨幣基金(IMF)調高了對中國今年度的經濟增長預期至5%,並重申中國等亞洲新興經濟體「仍是全球經濟主要引擎」,也可謂這一畫面的佐證。
對台灣來說,這場主要聚焦內部改革的會議,雖未特別觸及兩岸關係和統獨鬥爭,只循例提及「繼續推進港澳工作和對台工作」。不過,從會議在較高層次的理論位置提及「和平」這一追求,強調作為核心要務的中國式現代化,就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足可見至少大陸在眼下,並未把積極籌謀在台海發動一場軍事鬥爭當成全黨的要務;也沒有預示全社會要把準備進入戰備體制或戰時經濟,作為一項在黨內中央全會上標舉的顯性任務。
開放促改革 未提台灣
另一值得關注的要點是,中共對本次會議確立的各項改革任務,定出了必須在2029年、也就是大陸建政80周年時完成的時間線。這是繼中共在二十大上把2049年和2035年,當作「分兩步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切分節點後,又一個新的任務時間節點的浮現。2029年,自然也跨過了2027年中共二十一大預定召開和解放軍完成建軍百年目標的時程。
對兩岸關係來說,這意味著由美軍前印太司令戴維森等人帶頭渲染刻畫的所謂「2027年攻台時間表」等概念,和大陸自賦的實際任務時間線來看,本質上頗有扞格。至少從主觀意念來說,若無外力的橫加介入或法理台獨行為的暴衝,從現在起到2029年這5年,大陸的總體政經任務,仍是瞄準經濟改革和現代化治理的各種制度完善,要繼續在對外交往中「以開放促改革」,還得拿出辦法進一步激發社會創新活力,以及維護市場秩序、保障民企發展空間、彌補市場失靈等等。
這些內政任務的部署雖然字面上都未提及台灣,卻反映出大陸對下一階段兩岸局勢和戰走向的判斷,和中共對與之相應的社會治理模式、發展優先目標,並未發生分水嶺式的翻轉或切換。
在美國政局前景未卜、川普還公開揚言要多收台灣「保護費」的此刻,台灣亦應讀懂大陸自賦發展任務目標的弦外之音,格外珍惜可以持守和平的窗口期。而不是隨著未必兌現的各類外國言論起舞,在明可避戰之際,還盲目求戰引戰。(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