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5・Array

2024-09-15・Array
台海和平對美國有利

 日前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電視辯論,兩位候選人對中國議題都展現強硬的立場,但除川普帶到台灣晶片外,兩人均未刻意打台灣牌。從川普接受彭博新聞專訪提到台灣應該交更多保護費,到民主黨黨綱重新出現「一中政策」,都可見美國已逐漸意識到台灣牌的後座力。

美兩黨重回務實路線

 巴黎奧運大陸選手奪得金牌數一度超越美國,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理論的政治學者艾利森指出,中國在經濟、科技、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等五大核心領域中,某些指標已經追趕上美國。在軍事競爭中,美國雖然仍是全球軍事超級大國,但備多力分。反觀,中國在反介入/區域拒止的能力上突飛猛進,已經改變周邊地區地緣政治的遊戲規則。艾利森提出「競爭式共存」主張,與中國競爭但也要合作。

 最近美國保守派智庫一篇文章對美國提出靈魂拷問,作者質疑美國到底願意為台灣付出多大的代價?作者提醒美國不要想利用台灣打一場代理人戰爭,因為台灣不同於朝鮮半島、南越、阿富汗,台灣被中國視為猶待刷洗的百年民族恥辱,更是政權的保衛戰,美國一旦介入,以目前中國的軍事能力,很快就會升級為區域甚至是世界大戰。

 美國3位知名學者於台灣大選前,聯名發文呼籲賴清德凍結台獨黨綱,以排除兩岸爆發戰爭的引信,並透過對北京的「再保證」重建互信,確保兩岸和平。3月間美國知名作家札卡利亞也發文指出,台灣比數年前更加危險。他認為台灣問題要靠美中的「控管」而非「解決」。

 6月美中在新加坡香格里拉論壇恢復軍事高層對話;8月底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首次訪華,與北京外交、軍事高層進行戰略溝通。特別是蘇利文此行有美國學者認為這是一次「季辛吉式接觸」,不過與季辛吉當年的「破冰」不同,蘇利文此行意在「防止失控」,但都有戰略轉向的意味。

 川普的「交易式孤立主義」已成為共和黨主流,台灣在他眼中只是談判與交易的籌碼,台灣牌是他算盤上可以撥算的珠子,讓中國一蹶不振不是重點,贏家通吃也不是他所要,工作回流、經濟振興才是共和黨支持者最在意的。傳統共和黨人如前副總統彭斯只能在自由派的《華盛頓郵報》呼籲美國出兵保台,可見共和黨主流的丕變。

 民主黨總統參選人賀錦麗雖然缺乏外交經驗,但是不少人認為未必會「拜規賀隨」,因為她與拜登之間存在世代差異,她的團隊相對務實,從她選擇有豐富中國經驗的競選搭檔華茲就足以得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羅奇期許她成為尼克森第二,扭轉日益惡化的美中關係,重新出發。

讓台灣成為溝通橋梁

 當兩黨回到保守務實的戰略路線,美國也重新評估台灣對於遏制中國崛起一事的作用與意義。美國不會放棄打台灣牌,但在和戰之間,或大國博弈的賽局中,確保台灣民主才是美國最大的政治資產。

 美國深知,台海一旦爆發戰爭,無論結局如何,美國都要付出重大代價,台灣掌握的高階半導體製造,在美國壓力下向外轉移,只靠軍售武裝台灣或是挑釁大陸遊走戰爭邊緣,最終若不幸走上武統,其實並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

 美國要維持艾利森所謂「競爭式共存」最理想的方式,是確保台灣民主的生存與發展,因為在兩岸緊張對峙下,台灣民主被政客以「抗中保台」之名侵蝕,台灣社會陷入對立與內耗,只是加速台灣實力的流失與意志的瓦解。而台灣作為華人民主的先行者,讓兩岸回到良性的制度競爭,可以作為美中理解與溝通的橋梁,而非比拚的戰場。

 保存台灣民主與和平,美國就必須鼓勵兩岸回歸一中框架,確保台灣現有憲政秩序,大陸對和平統一也能保有信心與希望。如果美國做到這點,展現維持區域和平的主導能力,讓兩岸人民用自己的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避免地緣政治出現急遽變化,如此一來就不只是美中雙贏,台灣也能保長治久安。              (系列完)(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