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3・Array

2024-09-23・Array
社評/大陸延遲退休 因應老齡化趨勢

 大陸全國人大通過延後退休立法,自2025年起,以15年時間將男性法定退休年齡從60歲延後至63歲,女性員工與幹部法定退休年齡分別從50歲、55歲延遲至55歲、58歲,這是大陸自1950年代以來首次調高退休年齡。

小幅調高 降低衝擊

 人大通過的改革方案,歷經多次討論與修改,最後採取較溫和方案。一是調整幅度較小,不同類型勞動者逐步延遲3年或5年退休。二是採取漸進方式,比如原60歲退休的男性,法定退休年齡每4個月延遲1個月,逐步延遲至63歲;此外,從2030年起用10年時間,將勞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由目前的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提高6個月。三是彈性,勞動者可自願選擇提前或延後退休,提前和延遲時間最長都不超過3年。

 延遲退休年齡是大勢所趨,在老齡化疊加少子化的背景下,全球各地都作出相應調整。已開發國家多數將法定退休年齡定在65歲,部分國家退休年齡甚至高達67歲。台灣自2018年起逐步提高勞保老年年金法定請領年齡,2026年開始須年滿65歲才能全額請領勞保退休金。大陸此次政策調整,無論是根據平均預期壽命的變化相應調整退休年齡,還是設置過渡期以及引入彈性退休制度,都參照了多數國家的通行做法。

 從1950年代規定退休年齡以來,大陸經濟社會和人口結構已發生重大變化,人均預期壽命由當初的4、50歲提高到目前的78.6歲。同時,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從改革開放初期的8年,增加到目前的14年,進入職場的起始年齡普遍後移。人均壽命和受教育年限均顯著增長,相應調整法定退休年齡具合理性,可充分釋放人力資源紅利。

 大陸勞動力總量近年來呈下降趨勢,2023年大陸60歲以上人口2.97億人,占總人口比重21.1%;65歲以上人口超過2.17億人,占比15.4%,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大陸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從2012年起持續下降,年均減少300萬人以上。一胎化政策雖已取消,但效果不及預期,出生人口自2017年以來出現七連降,未來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還將進一步降低,適度提高退休年齡以保障勞動力供給確屬必要。不過,延退必將產生連鎖反應,尤其對就業、養老、托育等領域有較大聯動影響,大陸宜提早布局,完善配套政策,趨利避害。

老齡少子 趨利避害

 目前大陸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但青年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延遲退休會否擠占青年就業職缺、減少青年晉陞機會是社會普遍關切。客觀來看,部分行業短期內或受衝擊較大,但就業機會的創造主要取決於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調整。提高青年就業率,最為根本的辦法還是必須要提振經濟,釋放就業機會,延遲退休對勞動人口的補充帶來的經濟發展也會促進職缺增加。近來隨著新技術新業態發展而湧現的新職業,就吸納了不少青年就業。

 到2035年左右,大陸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占比超過30%。延遲退休一定程度上能緩解社會養老壓力,但養老服務的供需矛盾問題可能更嚴重。大陸養老服務產業亟需加快發展,銀髮經濟還大有可為。

 延遲退休政策的實施也會導致老人更晚回歸家庭。在大陸,嬰幼兒多由祖輩協助照料,延遲退休會增加兒童照護成本,短期內托育困難、「不想生」情緒恐會加劇。因應已經走低的出生率,必須加大專業托育服務供給以保障需求,這不僅是就業市場的新機遇,更是長期優化社會人口結構的必要作為。

 從世界各國的實踐來看,採取漸進式政策調整,並建立配套措施和激勵機制,有助於減輕不利影響,爭取更多支持。大陸若因應得當,有助於將老齡化少子化帶來的養老危機、社會勞動力減少等不利因素轉化為利好條件。(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