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9・Array

2024-10-29・Array
不想武統 兩岸就要談

 俄烏鏖戰2年8個月未解,以哈衝突持續擴大,歐洲與中東兩場戰爭同時陷入全面衝突的邊緣,欲靜不止的殺戮提醒世人,為和平創造機會是何等困難。放眼此刻台海,雙方望穿秋水盼望和平,卻因缺乏互信而敵意深鎖;無論兩岸終極關係如何,眼下當務之急,至少應盡速建構控制衝突的機制,否則在外力挑動下,兩岸若真有一天爆發衝突,中國人打起中國人,會是何等令人喟然的歷史悲劇。

和平統一 習近平定的調

 習近平在2023年11月與美國總統拜登的舊金山會談,當面否認有具體的攻台時間表,形同重申不武統的基本態度,台美當局理應讀懂習近平的弦外之音。但現實情況卻是,在美國圍堵中國大陸崛起的戰略格局下,民進黨政府「倚美抗中」的思維,讓台灣逐步陷入「配合美國、牽制中國」的戰略前沿而騎虎難下。

 因此,即便習近平定調和平統一、融合發展,我們卻看見美軍印太總部司令阿基里諾今年4月卸任前,重申中國志在2027年之前具備侵台能力;接任的帕帕羅更循此脈絡指出,一旦大陸攻台,美軍將實施「地獄景觀」戰略,要讓台海變成「無人地獄」。

 民進黨2016年重返執政以來,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難再藉此「模糊的智慧」共謀發展與和平,兩岸關係陷入危疑動盪。賴清德上台後,更高舉「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使得北京機艦擾台強度與頻率雙創新高,甚至兩度發動無預警環台軍演。

 從外力的橫加介入,到台獨意識的暴衝,和平的眾願猶如風中殘燭,各方明知戰爭沒有贏家,卻樹欲靜而風不止。身為同根同生的兩岸人,真要讓連接血脈情感的海峽,一步步走向讓後代誓不兩立的仇海?如果「和平」始終是我們唯一的選項,此刻就該竭盡所能防堵會讓戰爭發生的一切肇因。

 不可否認,當前兩岸當局既無交流基礎,也沒有對話互信,期望民共融冰是緣木求魚。但,雙方也都難以否認,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逼近,川普當選可能性加大,假若美國重回川普「交易治國」,右翼勢力當家,台海不確定風險勢必倍增。兩岸當局都要警覺,穩住雙邊關係是眼下最重要的責任,無論現階段距離「和解」有多遠,起碼要有控制衝突的意願與機制。

台海風險 賴清德要化解

 拜登政府就任後,雖透過「小院高牆」政策布建科技圍堵戰,並倡議建構民主同盟陣線,以助攻圍堵中國崛起的戰略目標;但施壓的同時,為降低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的機率,卻也積極透過維持軍事溝通管道進行風險管控。同樣邏輯,無論兩岸將繼續深陷谷底,抑或重見光明,都需有一道能防範意外引爆戰爭的安全閥。

 對台灣來說,賴清德在國慶日藉由「祖國論」修正「新兩國論」,應進一步在肯認「中華民國」的基礎上,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將「台澎金馬是中華民國的自由地區、對岸是中華民國的大陸地區、兩岸同屬中華民國固有疆域」的論述,與國民黨、民眾黨共同發展為「台澎金馬共識」,進而團結台灣,站穩「國家統一前,大陸地區為台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的憲法基礎,與大陸共商兩岸永久和平的共識。

 對大陸而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如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如何在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政策下,讓互不理解、互不諒解的民共僵局,也能將消除戰爭、實現和平視為公約數,無疑是當前最應主動推行的要務。

 大陸在綜合國力不及台灣的鄧小平時期,曾提出「一國兩制」方案,承諾願意財政援助台灣,展現政治智慧。如今,大陸國力不可同日而語,在推進和平統一的道路,或應展現更積極主動的態度。

 綜觀兩岸與國際情勢現狀,和平發展不但關係台灣生存,更牽動大陸與中華民族的命運,不想武統,兩岸就要能談。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惟智者能以小事大,盼大陸與台灣當局都能有此體認。(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