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5・Array

2024-11-05・Array
社評/大陸不會重蹈日本失落30年覆轍

 大陸第三季經濟成長率4.6%,為近六季度以來最低,多家國際知名投行認為今年大陸經濟成長很難達成5%目標,IMF最新經濟展望也下調大陸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從原本5%降至4.8%,並表示明年會再進一步放緩至4.5%。世銀亦發出警訊,若房市及消費信心持續低迷,大陸經濟恐難擺脫長期停滯噩夢。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及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馬丁沃夫先後指出,大陸經濟所面對的難題,與90年代即將步入失落30年的日本頗為類似,大陸極可能重蹈日本覆轍。

兩國經濟體制不同

 重蹈日本失落30年覆轍論者認為,大陸房市不振、地方債務居高不下、消費及投資信心不足,都像極了90年代日本資產泡沫破滅前夕。大陸人行持續釋出流動性到市場,但絕大多數企業及民眾會選擇把錢儲蓄起來或拿去還債,而不願投入到消費及投資,步上日本資產負債表衰退老路。

 根據人行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止,大陸居民及企業定期存款分別來到109兆及57兆人民幣,雙雙寫下歷史新高;社會融資總量年增率則持續破底,9月僅8%,創有紀錄以來新低,企業及民眾不想借錢消費與投資的心態表露無遺。這正是野村總研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一直強調的,日本經濟陷入長期停滯的主因。

 表面上看,大陸經濟病兆與日本失落30年症狀確實相似。但若深入觀察與比較,不難發現,大陸經濟體制、發展階段及成長未來性,與90年代日本一點都不像。

 就經濟體制來說,日本奉行美式新自由主義,相信市場力量大於一切,政府不干預。也就是說,資源配置應由市場決定,政府應該退居第二線,甚至不該主導經濟或產業政策的推進。在這樣的前提下,當資產泡沫破滅,導致市場嚴重失靈時,政府角色自然難以發揮,也無法起到太大作用,連帶對經濟的衝擊與傷害既深且遠。

 大陸採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認為政府角色與市場同等重要,兩者之間必須有一定的平衡。尤其是當有重大危機或事件發生時,政府作為最終決策者,居間扮演角色甚至應該要更突出一點、更具主導力量。過去大陸已經不只一次證明,這個獨特的經濟體制,讓其在因應潛在危機衝擊時,可以更即時、更有效率、更具彈性的發揮作用。9月底由中央主導的一系列大規模救市舉動,成功燃起經濟火苗,無非是一個絕佳例證。

年輕經濟體潛力大

 另一方面,從經濟發展階段與成長性來看,即便已經歷40多年的經濟改革與開放,但對比90年代的日本,大陸市場經濟發展還屬於中前期階段。不只2023年人均所得1萬2597美元,比不上當時日本約4萬5000美元,城鎮化率66%,也遠不如當時日本已在80%以上。雖然有人認為這是大陸劣勢,也存在中等收入陷阱危機,但反過來看,這也證明大陸這個經濟體還相當年輕,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根據IMF統計,自1980年至2024年這40多年間,已開發國家每年平均經濟成長率約為2.3%,而以大陸為首的新興市場國家則是4.3%,兩者差距足足高達2%。若再將大陸單獨抓出來看,這個數字更是高達8.9%。從這個歷史軌跡來看,對於經濟發展還未跨入到已開發國家之林的大陸來說,未來經濟成長性及潛力之大,當然不是90年代的日本可以與之比擬。

 大陸經濟在房市低迷、消費、投資信心不振及美國制裁壓力下,確實相當艱困,因而引發重蹈日本失落30年後塵的疑慮。北京秉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指導原則,在強烈逆風襲擊下,堅持突出政府角色,推出一連串救市措施,希冀藉此擺脫經濟泥淖。

 未來成效如何,有待時間驗證。但可以肯定的是,若能持續推進相關政策、加速改革開放,不難找回市場信心與經濟活力,也不至於步上日本後塵。就如同1978年經濟改革重新找到經濟成長動能一樣。接下來,如何發揮新型舉國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正考驗著大陸領導人的智慧。(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