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海舉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吸引了297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創歷史新高。但在近3500家參展商中,只有22家台商台企參展,為歷年最低,與連續6年位居參展總面積榜首的美國形成鮮明對比。
別放棄行銷台灣機會
從前3屆累計超過300家參展,到最近3屆累計約60家,台企參與度急速下降。其原因眾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一個有影響力的機構,帶頭組織台灣中小企業參展。台灣以中小企業居多,參與跨境貿易和展會需要一個「龍頭老大」來帶頭組織、輔助拓展業務。有官方背景的財團法人「對外貿易發展協會」曾在2019年和2020年組團參加進博會,當時約百家台商台企參展,也促成兩岸企業相互連結的案例。但2021年後外貿協會不再組團,台企參展數量大幅下跌。
香港貿易發展局已連續7年,累計組織近400家香港企業參加進博會,幫助中小型港企收穫訂單,打開大陸市場。美國農業部也在進博會設置官方展台,推銷美國農產品。今年美國食品與農業展團由州政府、國家級農產品協會、食品出口、製造、包裝等14家參展商組成。
除了中小企業外,許多大公司拿出最新、最受歡迎的產品在會上展示。本屆進博會上,人形機器人、無人車等新產品新技術有數百項之多。台灣半導體產業實力不凡,部分低階產品仍可銷售大陸,卻放棄行銷台灣的機會,殊為可惜。在半導體獨大格局下,台灣的機械、橡膠、紡織等產業都在萎縮,產業投入不足勢必削弱國際競爭力,進而影響產業長期的發展。
全球經濟復甦遲緩,大陸經濟也備受壓力。今年前9個月大陸經濟成長4.8%,低於年初定的5%全年成長目標。過去一個多月雖接連推出大規模金融與財政刺激方案,推動房市、股市回溫,不少國際金融機構調高對大陸經濟成長的預測,但企業仍持觀望態度,對擴大投資保持謹慎。
另一方面,在民進黨意圖讓兩岸脫鉤的操弄下,台商的正常經濟行為往往備受壓力。民進黨立委沈伯洋點名在大陸做生意的台商,要求政府要「一開始就管好」。大陸終止ECFA部分關稅減讓措施,一些產品出口大陸的成本因而提高,尤其對台灣傳統產業造成不利影響。
從中華文化高度出發
諸多因素讓台灣企業與進博會漸行漸遠,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也正在面臨衰退。大陸長期是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但今年前3季台灣對美國出口已超過對大陸。即使加上香港,台灣對陸港的出口占總出口比重已下降至31.2%,雖仍居首位,但是近20年同期最低水準。出口降低的同時,台商對大陸投資同步降低,今年前3季僅約2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7%,對美投資則大幅成長到96億美元。
其實,許多台灣企業並非不想做大陸生意。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一份調查600多家台企的報告稱,台灣企業仍將大陸視為重要的生產基地和市場,中小企業與大陸市場有較高契合度。在大陸很夯的文創產品類,如公仔等在年輕人中十分盛行,台灣創意產業在大陸享有名聲,大可趁勢深度挖掘大陸市場。另如銀髮經濟、健康餐飲等都是大陸正要大力發展的產業,台企早有涉足,都是機會。
全球商人都在努力把貨賣到大陸,與大陸大打貿易戰的美國仍是大陸第三大貿易夥伴,今年前3季貿易額高達3.59兆元人民幣。台灣呢?大陸市場對台灣依然很重要,民進黨政府卻想與大陸脫鉤,北京為了「還以顏色」而祭出終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等措施,卻正中民進黨政府下懷。
北京應換個角度思考,如何制度性協助更多台灣中小企業前進大陸,就像應對美中貿易戰,美國愈斷鏈,大陸愈對世界開放。中華文化連結兩岸,不是政治力量所能阻斷,對台工作可從中華文化的高度出發。(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