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9・旺報-綜合報導

2019-05-29・旺報-綜合報導
藏青靠山吃飯 重視聖母峰環保

世界之巔腳下土生土長的孩子 尊重山林永續

在聖母峰山底下,有一群「靠山吃飯」的大陸年輕人,以青藏高原為平台實現自己的夢想。25歲的藏族青年索朗次仁是在聖母峰腳下土生土長的孩子,從國中開始就有登上世界之巔的夢想,2010年報名西藏登山學校並順利學成,最終在2016年登上聖母峰。

聖母峰在大陸稱為「珠穆朗瑪峰」,這是藏語對聖母峰的音譯,意為「大地的女神」,顯見西藏人民對聖母峰的尊敬之情。索朗次仁出生在在西藏自治區扎西宗鄉,他的家鄉是全大陸離聖母峰最近的行政區,因此他從小可說是看著「女神」長大。

「從初中開始,我就有登山的夢想。」索朗次仁說,小時候總會在村中看到形形色色的外國登山客,因此興起對登山運動的興趣;2008年北京奧運聖火成功登上聖母峰時,他親眼看著舉聖火的隊伍從鄉里經過,這一幕讓他心中征服聖母峰的慾望更加強烈。

西藏登山學校1999年成立後,主要在西藏周邊高海拔地區進行招生,以培養大陸首批專業登山嚮導。索朗次仁2010年看到該校來到扎西宗鄉招生,立即報名並順利被錄取,之後也順利完成登山訓練,成為一名登山嚮導。

▲扎西宗鄉的村民們使用自家氂牛從海拔6500公尺的前進營地馱運垃圾。(新華社資料照片)

站上世界之巔看家鄉

索朗次仁2016年作為修路隊員,首次挑戰聖母峰。所謂的修路隊員,主要任務就是要趕在登山團隊正式登頂前,沿路鋪設繩索等保護設施。當他第一次站在世界之巔遙望自己的家鄉,覺得景色美極了。

33歲的藏族青年益格與索朗次仁相同,都是看著聖母峰腳下的登山客與遊客長大。「小學畢業後,家裡需要勞動力,我就沒再上學。」益格回憶,他小時候家境不好,曾經一度以為自己一輩子就要與犛牛和青稞田為伍。

益格2005年看到同鄉在聖母峰北側基地營附近開設帳篷生意,便也試著架起一頂帳篷,開始招攬遊客,不料這一開就過了14個年頭。
益格說,他小時候用泥巴糊的鍋煮飯,穿縫縫補補的衣服,如今有10萬多人民幣的年收入,「這頂帳篷改變我的人生」。

做好神山環境保護

聖母峰的遊客與登山客來自世界各地,也因此讓益格的視野開闊起來。益格表示,他只有小學畢業,只會說藏語,連漢語都不太會說,如今靠著自學,已經能夠以漢語溝通,甚至可以流利地說英語。

益格是靠山吃飯,同時也相當重視當地環境。益格指出,他的帳篷還是燒著牧民傳統的羊糞,禁止使用煤炭,同時也由鄉里安排統一收集垃圾。

「珠峰(聖母峰)是我們心中的『神山』。沒有珠峰,我們怎麼辦呢?」益格相信,只要做好環境保護,世界「第三極」(聖母峰)就會永遠保持清淨。(記者賴志昶/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