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6・旺報-綜合報導

2019-06-16・旺報-綜合報導
海滄城鄉基金會 為貧縣譜新藍圖

社區規畫借台經驗 著重人才培訓

廈門市海滄區聘任台籍社區主任助理進行社區總體規畫工作,歷經5年摸索,開創3.0版新模式,15日成立海峽城鄉發展研究基金會,將從寧夏自治區涇源縣基層官員培訓開始,「台灣理念,海滄經驗,涇源探索」把台青的社區規畫經驗輻射到內陸。

15日在海滄區「融合發展的海滄探索論壇」上,涇源縣委常委、副縣長賴大慶與海峽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簽定了人才培訓戰略協議。

宜蘭女孩李佩珍在海滄深耕社區,獲破格聘為公益基金會祕書長。(記者洪肇君攝)
宜蘭女孩李佩珍在海滄深耕社區,獲破格聘為公益基金會祕書長。(記者洪肇君攝)

破格邀台青任祕書長

基金會祕書長李佩珍是以前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發展基金會規畫師,原本要牽線讓兩岸基金會合作,沒想到台灣的城鄉基金會已申辦休會,只好由大陸單方面挑起大梁,並破格邀請李佩珍擔任祕書長,而慣例台籍是不能擔任祕書長。
李佩珍表示,工作已經展開,上個月就跟數名台青前往涇源考察並召開座談會,今年下半年要對涇源縣6個鄉鎮的基層官員展開人才培訓,「一切以人才為本」,她有信心,結合台灣社區人才的經驗,讓大陸基層村官做好社區規畫。

涇源縣的土蜂蜜經過包裝,非常具有現代感。(記者洪肇君攝)
涇源縣的土蜂蜜經過包裝,非常具有現代感。(記者洪肇君攝)

引兩岸大咖攜手合作

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是海滄對口扶貧縣,2016年起,涇源縣官員來到海滄駐點,多次參觀海滄青礁村等地,把台青的經驗帶回涇源,於當地模仿成立「4點鐘學校」(小學課後輔導班)、獨居老人共食食堂,還有找回村落光榮感的村史研究。
海滄區將升級的城鄉發展研究基金會稱為「3.0版」,吸引兩岸大咖加入,台灣大學前任城鄉所所長夏鑄九擔任顧問團成員,唯一獲得「建築普利茲克獎」的中國美院教授王澍為首席顧問。
王澍擔任院長的中國美院建築藝術學院,也在海滄設立實踐基地,學生將分派到海滄,與台青共同探索兩岸社區規畫差異,摸索大陸城鄉發展過程中,如何讓農民村民適應新經濟型態。

力助兩岸心連心

第11屆海峽論壇「融合發展的海滄探索」15日上午在廈門海滄區舉行,廈門市委常委、海滄台商投資區黨委書記林文生指出,海滄投資區因台而生,1989年王永慶先生的石化投資案雖因故無法落實,但因此讓台商知道了海滄,經過30年發展,今日海滄擔起兩岸融合重任,必須一步步達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回顧海滄發展的過往,林文生言詞剴切,大屏幕上秀出王永慶與鄧小平見面照片以及一張王永慶沉思獨照,台下觀眾趕緊拿手機定格這一幕,畢竟這是歷史的重要關鍵。

海滄探索融合經驗,從王永慶30年前打算投資海滄談起。右下為廈門市委常委、海滄台商投資區黨委書記林文生。(記者洪肇君攝)
海滄探索融合經驗,從王永慶30年前打算投資海滄談起。右下為廈門市委常委、海滄台商投資區黨委書記林文生。(記者洪肇君攝)

林文生表示,海滄台商投資區就從1989年開始發展,吸引台商落腳,而全台第二大信仰「保生大帝」祖廟在海滄,開台王顏思齊的故鄉也在海滄,海滄與台灣的親緣情緣難以分割。
他分析,兩岸從「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後要進階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這需要雙方嘗試走出更重要的探索腳步。

海滄探索兩岸融合,首聘台籍醫師走進社區衛生室。(記者洪肇君攝)
海滄探索兩岸融合,首聘台籍醫師走進社區衛生室。(記者洪肇君攝)

他歷數海滄在兩岸融合的進展,台塑長庚醫院2008年在海滄開業,發軔於長庚的志工團現在已有4萬多名團員、3千多名活躍成員;台籍社區主任助理不只為海滄做好社區總體規畫,甚至將成果輻射到海滄對口扶貧的寧夏自治區涇源縣。
海滄正式成立公益性質海峽城鄉發展研究基金會,借鑑台灣經驗,邀請大陸王澍、台灣夏鑄九等國際知名建築城鄉學者擔任顧問。
林文生最後強調,兩岸融合需要一個過程,取決於兩岸人民的決心,就像台籍社區主任助理的工作,一步步深化,還輻射到內地扶貧縣,大家在工作中互相融合,最後才能走在一起。

(記者/洪肇君)

小靈通 對口扶貧

正確名稱是「對口幫扶」,即要求生活水平高的省市,扶助指定窮困地區,一般稱為對口扶貧。鄧小平改革開放時有言:「讓少部分人先富起來」,但富起來之後必須幫助後段班地區。
大陸中央在1996年10月,確立解決農村貧困人口問題的方式,要求東部沿海富裕省市,指定扶助西北、西南地區縣市鄉鎮。
扶貧不是只給錢,要全方位協助發展當地經濟人文。廈門市海滄區就是負責對口涇源縣與甘肅積石山縣,也是第一個引進台青力量的扶貧作法。(洪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