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3・旺報-綜合報導

2019-07-03・旺報-綜合報導
垃圾革命來襲 滬力拚落實分類

陸46重點城市將逐步實施 專家:任重道遠

以垃圾分類為代表的「垃圾革命」,已成大陸新城市建設必過的一關!《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7月1日正式施行,號稱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新規,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日前也宣布,大陸全國46個重點城市都將逐步實施「垃圾分類」。專家指出,大陸雖起步晚,但急起直追日本等發達國家,仍值得鼓勵。

大陸生活垃圾年產量逾4億噸,從昔日傳統的挖坑填埋,至引進焚化廠,再到現今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垃圾處理堪稱任重道遠、與日俱進。日本東京大學教授、雲河都市研究院院長周牧之表示,垃圾分類考驗一個城市的綜合治理能力,除前端倡議民眾做好分類,後端亦需有相應的配套系統。

6月29日,北京某社區的志願者為居民講解廚餘垃圾桶的適用範圍。(新華社)
6月29日,北京某社區的志願者為居民講解廚餘垃圾桶的適用範圍。(新華社)

目標建循環型社會

先前大陸也宣導過垃圾分類,但往往因後端分類未做好而前功盡棄。周牧之認為,做好「垃圾分類」為「軟體」、「硬體」相互配合的系統性工程。就垃圾處理的關鍵環節而言,中國的垃圾分類確實落後於日本等發達國家。雖然起步晚,但現在「快馬加鞭」追也值得鼓勵。
有鑑於循環型社會為大陸未來新城市建設、持續發展的重要目標,而「垃圾革命」的最高前景即為建設循環型社會。上海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同濟大學特聘教授諸大建強調,為求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走循環經濟道路,而走上循環經濟道路,「垃圾革命」是必過的一關。

湖北潛江市民眾在東荊大堤上撿拾垃圾。(新華社資料照片)
湖北潛江市民眾在東荊大堤上撿拾垃圾。(新華社資料照片)

學者:養成市民習慣

迄今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已進行近2萬次垃圾分類執法檢查,並改造1.3萬個分類投放點、完成率75%;更新完善道路廢物箱標識4萬餘個,分類收運體系也已基本形成。在上海政法學院教授、上海市社會建設研究會副會長湯嘯天眼中,垃圾分類為城市建設長跑的起點,既對城市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考驗著市民文明習慣的養成。
湯嘯天指出,上海為國際化大都市,硬體建設的能力毋庸置疑,但硬體設施的配備、安裝到位,並不能體現出硬體建設的過硬;硬體設施的功能仍需強有力的管理,才能全然發揮。加強生活垃圾分類等生態文明教育,務須久久為功,「軟體」建設的基礎,在於民眾理念的變化。
對此上海市政府副祕書長黃融曾指出,未來上海將營造社會氛圍,促進習慣養成。除全面普及分類知識,把垃圾分類當成中小學「開學第一課」,垃圾分類知識也將被納入上海市初中學業水準考試。

7月1日,上海各執法部門聯合進行社區單位垃圾分類專項檢查,指導民眾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中新社)
7月1日,上海各執法部門聯合進行社區單位垃圾分類專項檢查,指導民眾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中新社)

執法員上門檢查不手軟

7月1日,上海實施「最嚴垃圾分類」首日,全市各級城管執法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3600人次,檢查各類單位4216家,依據《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共計教育勸阻垃圾投放責任人881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623起。大陸「央視短評」指出,垃圾分類進入強制時代,不怕慢、就怕站,才能逐步漸入佳境。
面對準備近半年來的第一次大考,上海市政府部門、公司單位及社區居民無不嚴陣以待。1日上午,在靜安區靜安寺商圈附近的一家酒店,城管執法部門開出《條例》實施後的首張責令整改通知書。為讓市民便於參照,上海市並特意發布一份《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
微信小程式「垃圾分類小助理」,輸入「面膜」顯示為乾垃圾;輸入「奶茶」,顯示「珍珠是濕垃圾,奶茶杯和塑膠蓋都是乾垃圾」。有位網友則針對一桌大快朵頤後的海鮮家常菜,給出「教科書級」答案:按骨頭、魚骨、果核、果皮、貝殼、易開罐歸類分好,連牙籤、紙巾也排放整齊,最後依「可回收」、「濕垃圾」、「乾垃圾」成功分類。
雖然政府雷厲風行,但仍有很多居民未習慣垃圾分類。上海一位宋姓婦女在微信朋友圈貼出一張照片,顯示街頭一堆垃圾未分類,直接丟棄在路邊。
「央視短評」強調,不能指望推出個條例,出動執法人員,居民就會個個變得自覺。「不怕慢、就怕站,只要真正行動起來,一步一步探索,一點一點完善,垃圾分類才能漸入佳境。」尤其剛起步階段,既需要剛性執法,也需要柔性指導;既需要居民自覺,也需要志工幫忙。

(記者/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