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教育」正在大陸教育界掀起一場革命,包括教育的生態、環境、方式,以及教育管理的模式、師生關係等均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針對目前安徽合肥、福建福州等地的中學,透過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逐步展開的「精準教學」,專家學者不忘再三強調:「教育的本質不會變。」
日前由北京師範大學、科大訊飛共同主辦的「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數據峰會.2019」,應邀出席的大陸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指出,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迅猛發展,將對傳統教育理念、教育體系及教學模式產生「革命性影響」。
傳承文化本質不會變
「『人工智能+教育』正在掀起一場教育革命。」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認為,「人工智慧+教育」正在讓教育發生極其重大、革命性的變革,但是教育的本質不會變;「教育是傳承文化、創造知識、培養人才的本質不會變,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不會變。」
今年2月發布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資訊化時代教育變革」被列入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十大戰略任務之一。雷朝滋透露,教育部方面正在組織研製《中國智能教育發展方案》,以建構智慧時代下的教育新生態為目標。
以合肥、福州等地一些中學的高效講評課為例,原本需時45分鐘的習題講解,可壓縮至15分鐘講解共性問題,其餘時間用於分組討論或拓展學習;標榜「人工智慧+教育」的「精準教學」,並可透過學生的個性化分析、以學定教,提升學習的效率與品質。
又如圖像識別、語音識別、人機交互等人工智慧技術,也都在大陸的教育領域獲得應用。科大訊飛執行總裁吳曉如指出,透過圖像識別技術,人工智慧可將教師由繁重的批改作業、閱卷工作中「解放出來」;語音識別與語義分析技術,亦可輔助教師進行英語口試測評,糾正、改進學生的英語發音;人機交互技術則可協助教師為學生在線答疑解惑。
兒童智慧產品須務實
除此之外,以教育機器人為主力的兒童智慧產品,過去一年卻經歷由強勢崛起至瘋狂廝殺的逆勢轉變;大量低端、同質化產品湧入,讓市場價格及利潤體系飽受重大衝擊。對此大陸專家學者紛紛提出建言:教育機器人不僅應追求創新,更應趨於「實質化」。
雲知聲副總裁康恆表示,今年標準化機器人形態的產品勢必將不再風光,業界將呈現產品形態多樣化、碎片化的趨勢,產品的教育屬性也開始趨於實質化。教育機器人業界需開發出更專業、更開放的AI系統,更高價值的產品與內容變現模式,「為此,行業亟待創新」。
針對教育機器人市場由盛轉衰,康恆認為,三大主因首先是產品的價值定位不明,究竟是娛樂、教育,抑或集錦式的「大雜燴」,遭到各界質疑;其次在於產品同質化,行業門檻降低後吸引眾多投入者,導致市場陷入無序競爭;再者是創新偏弱,不管產品形態或市場管道均大同小異。
小先科技CEO張意也指出,現今大陸市面上的早教機器人,大多只是簡單功能的堆積,缺少「場景化」的互動內容,以及對產品定位的深度理解。在他眼中,未來教育機器人業者將趨向注重興趣培養的兒童啟蒙、智慧化場景的智慧應用,以及量身打造的深度化定製等。
(記者/賴廷恆)
由工序分析演變出來,一種精密、有系統的的行為導向教學模式。每天透過評估學習進度,找出教師所選用的教學法是否有效。主要理論在於運用嚴謹的觀察,量度兒童的學習表現及進度,做為教學的指標;特別注重連續性的評估,再由教師因應學生的學習進度,從而調節教材、教學步驟與方法、教學活動及改善教學環境等。(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