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7・旺報-連線報導

2019-08-17・旺報-連線報導
國中生遊北京 探古蹟收穫多

參訪團非統戰團 他們看到不一樣的大陸

時值暑假,大陸為促進台灣年輕學子認識中華文化,舉辦各式各樣的夏令營,邀請台灣學生赴陸參訪。今年花蓮自強國中組成一支30人的地質科學參訪團在8月時赴北京交流一周,有同學出發前被家裡長輩叮嚀「到了北京不要亂說話」;來了之後,發現活動內容豐富,在地質科學、故宮長城文化等收穫滿滿,也和北京同學變成好朋友。

大陸方面經常在寒暑假期間辦理許多營隊,由於只要支付來回機票費用,陸方全程落地接待,被不少人酸為「統戰團」,民進黨政府甚至認為有統戰疑慮,對兩岸文教交流應予以適當管控。但實際參加交流的學生,從每天排得滿滿的行程中,他們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大陸。

被大陸同學熱情感動

這個兩岸地質科學營共有60人,來自花蓮和北京各30名國中生,花蓮團裡有些學生都是今年剛畢業,考上花蓮女中和花蓮高中的數理資優生,其中有不少同學和老師是第一次踏上北京。

同學小翔說,他家裡好幾代都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出發前幾天,沒有到過大陸的爺爺奶奶對他千叮嚀萬交代,「到了北京不要亂說話,小心被消失」;但是到了北京後,發現小夥伴很熱情,馬上交換剛註冊的微信號。

同學小婷的母親是福建莆田籍陸配,因此她對大陸並不陌生,這回頭一次到北京,仍被同學的熱情所感動。她說,第一天的接風宴,和北京同學還不熟悉,但有一個北京男生盛了一碗菜放到她桌前,讓她覺得很貼心。

同學小靖之前曾去過上海和廣西,這次到北京,在硬體建設上感受到大陸的城鄉差距,「飛機即將降落首都機場前,從高空俯瞰地面,四通八達的公路交織成一片路網」,「搭高鐵復興號從北京到天津,時速高達350公里,而且行駛很平穩!」

史地課本知識化真實

在專業科目交流上,學生去了周口店博物館、天津的海洋博物館,文化行程則去了故宮紫禁城和長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以前在歷史或地理課本上讀到的知識,現在活生生展現在眼前,這些古蹟、化石和標本,看得見、摸得著,不再只是書本上冷冰冰的文字。

同學們表示,和大陸夥伴間大家也都有默契的不提政治,而地質科學則是彼此間共同的愛好,故宮、長城、大陸宮廷劇則是共同的話題。返台前夕,許多同學依依不捨互相交換小禮物,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再來拜訪北京這個人口幾乎等於全台灣的超級大城市。

帶團校長播友誼種子

兩岸關係持續惡化,民進黨政府採取鎖國政策對抗北京,刻意讓兩岸民間交流降溫,把大陸任何對台的舉動都視為統戰行為、企圖分化台灣民心。不過,最近帶團到北京參加地質科學營的花蓮自強國中校長唐惠珠認為,雖然現在兩岸官方互不往來,但是藉由參訪活動讓兩岸的孩子結交友誼,有助於促進下一代的相互了解。

▲同學參訪地質博物館,收穫滿滿。(取自花蓮縣自強國中數理資優資源班臉書)
▲同學參訪地質博物館,收穫滿滿。(取自花蓮縣自強國中數理資優資源班臉書)

對於大陸作東舉辦的交流活動,民進黨政府充滿戒心。陸委會曾透過新聞稿表示,「陸方近期擴大對台青年學生工作,藉文教交流名義,積極招攬學生赴陸交流,欲提升台灣學生對陸方的好感及認同,其政治意圖昭然若揭。青年朋友對中國大陸的交流活動應提高警覺,審慎評估,避免落入中共統戰圈套。」

唐校長表示,此行陸方盛情接待,「而且北京市台辦的官員全程都沒有提到政治相關議題」。而當最後一天,60名花蓮、北京的孩子共同完成一幅10公尺長的畫卷,記錄下過去幾天彼此的共同記憶時,唐校長感性地說,「看到兩岸孩子相處的這麼融洽,就好像播下友誼的種子,期待未來生根發芽,其實當下有點熱淚盈眶。」

除了唐校長相信兩岸交流的力量,學生家長則是明顯感受孩子的轉變。「兒子這次返台後,竟然馬上主動寫Email給北京的夥伴,而且還貼心地轉成簡體字!」學生小謙的媽媽姜慧珍驚訝發現,國一的兒子平時交朋友屬於慢熱類型,從認識到熱絡通常要花一段時間,這次和北京的同學只相處了短短幾天,一回台就寫信問候對方,「這在以前幾乎不曾發生過。」

姜慧珍表示,兒子平時從課本、新聞接收到的訊息,「對中國大陸的印象有點討厭,本來很抗拒參加這次的交流團」,但是她鼓勵孩子試著先放下刻板印象,實地親身走一趟、感受當地的社會人文環境,結束後再下定論也還不遲。

(特派員/藍孝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