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8・旺報-綜合報導

2019-08-28・旺報-綜合報導
北派滿漢全席 黑龍江上菜

烤鰉魚、賽熊掌等 龍菜大賽端出12道佳餚

滿漢全席是清代皇室裡的巨型頂級盛宴,流傳至今已300多年,計有108道菜(指大滿漢,小滿漢64道菜),分3天才能完整品嘗的佳餚集結滿族和漢族飲食特色,包括南菜(南方菜)54道、北菜(北方菜)54道。原是清朝康熙帝66歲大壽時的筵席,除了賀壽,也想藉由飲食化解滿族與漢人的不和。

時至今日,在黑龍江省官方的主導下,北派滿漢全席之名早已勝過南派。黑龍江省官方8月26日在伊春舉行的第2屆黑龍江旅遊產業發展大會餐飲文化展的龍菜大賽現場,即展出以黑龍江食材製作的12道北菜,包括烤鰉魚、御品鰉魚骨、御桃鰉魚筋、茶香大鵝、松仁烤鹿腿、賽熊掌、御品猴頭菇、祥雲賽犴鼻、飛龍松茸、烤乳豬等。

金龍獻寶。(取自中新網)
金龍獻寶。(取自中新網)

108道3天才吃得完

根據歷史學家考究,早在清朝入關前,遼東地區混居的滿人和漢人就已經有把各自民族菜餚放一起通吃的習慣。為維持所謂「滿漢一體」的概念,清太祖努爾哈赤也鼓勵「滿漢通吃」,但當時並沒有形成制度。
真正出現滿漢全席是在康熙66歲大壽,他曾為漢、滿兩族特設3天6宴,提供300多款佳餚,相傳康熙帝在皇宮內首次品嘗後,即寫下「滿漢全席」,頓時名噪一時。不過,清朝宮廷文件中,並未出現滿漢全席一詞,而是在晚清時期的小說《海上花列傳》中才首次出現,主要是強調菜品豐盛,並沒有記錄具體食譜。
所謂的北菜是由12道滿族菜,搭配12道北京菜,30道山東菜組成,尤以黑龍江省的菜餚為主,「滿漢全席北派菜」已列入該省第5批非物質遺產名錄的傳統技藝類,並於2018年12月編制完成地方標準系列標準,官方希望透過科學、合理、可操作的標準化模式對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的有效整合和開發,深度保護、傳承並推動非遺文化可持續發展。

黑龍江地區特產為主

有趣的是「滿漢全席」的108道菜餚,雖然南、北菜系各半,但烹調使用的珍品,大部分還是黑龍江特產(或出產),例如如犴鼻(駝鹿眼部以下顎部位,有乾品和鮮品之分,其中以鼻皮完整、無腐肉者為佳)、魚骨、鰉魚子、猴頭蘑、熊掌、哈什蟆、鹿尾(筋、脯、鞭等)、豹胎及其他珍奇原料等。

(記者/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