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4・旺報-綜合報導

2019-09-04・旺報-綜合報導
定遠艦威海現蹤 出水文物150件

水下考古調查 確認北洋甲午沉艦位置

清末,一艘被譽為「永不沉滅的定遠艦」,在甲午戰爭悲壯的自沉。一百多年來,它的下落一直為世人好奇。近日經專家論證,歷經兩個月的水下考古調查,現已基本確認清代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的沉滅位置。
9月2日,「威海灣一號甲午沉艦遺址保護區域劃定論證會」在大陸山東威海劉公島上舉行,已確認定遠艦的沉滅位置,並出水一批沉艦遺物,這是2014年以來北洋甲午沉艦系列調查與研究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

定遠艦素描圖。(取自微博@老東囈語)
定遠艦素描圖。(取自微博@老東囈語)

受損後自爆以免資敵

陸媒報導,本次調查區域可確認艦體砲台與彈藥艙附近位置,發現並提取出水文物150餘件,同類物品在此前的致遠艦、經遠艦遺址調查中也有發現。大陸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長姜波表示,定遠艦的發現,有利於深入推進甲午沉艦調查與研究工作,對於甲午海戰史、海軍史、艦船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歷史與科學價值。

出水的一塊「定遠艦」的銅銘牌。(新華社資料照片)
出水的一塊「定遠艦」的銅銘牌。(新華社資料照片)

定遠艦為清朝委託德國坦特伯雷度(該地二戰後劃歸波蘭,現名甚切青)的伏爾鏗造船廠建造的7000噸級一等鐵甲艦。1885年入編北洋海軍後列為海軍旗艦,1894年中日甲午黃海海戰爭中主動開砲迎敵,其主砲威力與超強的鐵甲防護能力在海戰中有著不俗的表現,一度被譽為「永不沉滅的定遠艦」。
後續的威海衛保衛戰中,定遠艦被日軍魚雷艇偷襲而中彈受損,緊急移船到劉公島東村外擱淺,但不久即因戰局崩潰而主動自爆以免資敵。戰後被日軍大肆拆卸,武器與艦材被當作戰利品運去日本。
2019年7月至8月,為調查保護沉滅在威海灣內的北洋海軍戰艦遺址,經大陸國家文物局批准,受山東省文物局委託,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威海市博物館聯合組隊,調集大陸30餘名水下考古專業人員及相關技術人員,共同開展了威海甲午沉艦遺址第一期調查工作。

定遠艦考古隊員在水下搜尋。(新華社資料照片)
定遠艦考古隊員在水下搜尋。(新華社資料照片)

採抽沙方式揭露殘艦

大陸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研究員、威海灣甲午沉艦遺址第一期調查項目領隊周春水表示,本次調查工作以2017年、2018年的水下考古物探、潛水實地探摸結果為基礎,採取抽沙揭露的方法了解殘存艦體的保存情況。
首先,考古隊利用多波束、淺地層剖面等海測儀器採集遺跡數據,結合文獻材料,準確鎖定定遠艦的埋藏位置。隨後,考古工作選擇在遺址上方進行抽沙作業,在深達1至3公尺的厚厚泥層下,發現並逐步揭露出一段艦體遺跡、採集提取部分沉艦遺物。
姜波表示,以史為鑑,甲午系列沉艦的水下考古工作,為凝聚民族力量、實現富國強兵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記者╱王曉鈴)

小靈通  定遠艦
清朝海軍艦隊北洋水師的戰艦之一,為清廷向德國訂購的戰艦之一,同型艦為鎮遠號,於1885年10月服役。在甲午戰爭前,定遠號曾出訪俄羅斯、朝鮮半島、日本等地,日本方面一度為這艘強大戰艦所震懾。1895年2月10日中日甲午戰爭,定遠艦遭日軍魚雷擊中失去行動能力,隨即彈藥用罄,定遠號管帶(艦長)劉步蟾下令炸艦自沉,隨後劉步蟾吞鴉片自殺。隔日,北洋海軍水師提督丁汝昌自殺。2019年,沉艦遺址在威海發現。(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