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2・旺報-綜合報導

2019-09-22・旺報-綜合報導
清明上河圖 赫見外賣小哥

上百棟店鋪入畫 宛如北宋美食地圖

兩岸民眾都不陌生的《清明上河圖》,原來是幅北宋汴京(今河南開封)的「美食地圖」!入畫的100餘棟房屋,餐飲業店鋪近半,由「高大上」的豪華大酒樓,到河邊的大排檔、街頭的路邊攤一應俱全。當時不但已有速食服務、外賣小哥;頗有可能為「世界上最早的菜單」,也出現於畫面中。

《華西都市報》報導,引用專家學者的詮釋:《清明上河圖》畫出汴河岸邊、碼頭及街頭,不包括酒店與茶坊在內的一些食店,建築、設備均較為簡陋;低矮的瓦房,擺上幾張簡單的方桌、長條板凳,類似於現今的「大排檔」,主要滿足腳夫、船夫、縴夫、車夫、小商販、遊民等的口腹之需。

食店裝飾彩旗 菜色多樣

宋人吳自牧《夢粱錄‧麵食店》描繪當時食店:「又有專賣家常飯食,如攛肉羹、蹄子清羹、魚辣羹、雞羹、耍魚辣羹、豬大骨清羹、雜合羹、兼賣蝴蝶麵、煎肉、大熬蝦等蝴蝶麵,及有煎肉、煎肝、凍魚、凍鯗、凍肉、煎鴨子、煎鱭魚、醋鯗等下飯。更有專賣血臟麵、齏肉菜麵、筍淘麵、素骨頭麵、麩筍素羹飯。又有賣菜羹飯店,兼賣煎豆腐、煎魚、煎鯗、燒菜、煎茄子……」
當時的大排檔不僅菜色繁多、經濟實惠,基本上都臨街或臨河而設,為便於採光、向顧客開放,牆體通常被打通,只用柱子承重;並搭建揭簷,用上遮陽傘,讓店面得以外擴。部分食店的大門口裝飾彩旗、市招,也有些以內部裝修取勝,布置相當雅緻:「汴京熟食店張掛名畫,所以勾引觀者,留連食客」。

畫中茶肆牆上的菜單,可能是世界上最早菜單。(取自微博@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外網)
畫中茶肆牆上的菜單,可能是世界上最早菜單。(取自微博@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外網)

茶肆秀出世界最早菜單

《清明上河圖》的茶肆牆上寫著菜單,後世研究者認為,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菜單。此外,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赫然發現,畫中「十千腳店」茶館旁的一位夥計,左手兩個食盒、右手食具,身穿圍裙、剛走出店,應是「外賣小哥」。
這也印證,當時已有「逐時施行索喚」、「咄嗟可辦」的速食、叫餐服務──「處處擁門,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飲食。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於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意即宋代都市白領、小商人通常不在家煮飯,而是上館子或叫外賣。
流動性的「盤賣飲食」也出現在《清明上河圖》:幾個盤賣食品的小商販,頭上或肩上頂著裝食物的盤子或盒子,用單手扶著,另外手拿一個可開合的支架;撐開安放街邊,再將食盤或食盒放在支架上,便成為一個小小的街邊攤點。

高檔正店 使用名貴銀器

路邊攤「盤賣飲食」與大排檔「食店」之外,汴京當然也少不了「高大上」的各類豪華大酒樓、大飯店,可以高檔的東京七十二家正店為代表,《清明上河圖》入畫的孫羊店,即為一家豪華氣派的正店。《夢粱錄‧麵食店》記載,「其門首,以枋木及花樣遝結縛如山棚,上掛半邊豬羊,一帶近裡門面窗牖,皆朱綠五彩裝飾,謂之歡門」。
專家學者進一步解讀,這些正店的共同特色,包括環境優雅:「每店各有廳院,東西廊廡,稱呼坐次」;其次為服務周到:「客坐,則一人執箸紙,遍問坐客。都人侈縱,百端呼索,或熱或冷,或溫或整,或絕冷、精澆、膘澆之類,人人索喚不同」;再者均使用名貴的銀器,「每樓各分小閣十餘,酒器悉用銀,以競華侈」。

《清明上河圖》入畫的正店,豪華氣派。(取自微博@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外網)
《清明上河圖》入畫的正店,豪華氣派。(取自微博@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外網)

小靈通:《清明上河圖》

描繪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及汴河兩岸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今存於世以北宋張擇端的作品年代最早,現藏北京故宮;後代畫家亦喜愛以此題材進行繪畫創作,台北故宮亦藏有7件題名為《清明上河圖》的作品。

(記者/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