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的所有衛星中,以省命名的目前只有「吉林一號」。「吉林一號」應商業化而生,因創新而興。減重量、提質效、增壽命、降成本、鋪市場,一路行來已開啟大陸商用高解析度遙感衛星先河,創造大陸多項第一,在航太遙感應用領域商業化、產業化發展中邁出重要一步。
即使是一顆顆小小的衛星,背後都有著大魄力、大智慧、大作為、大市場。以「吉林一號」衛星專案為核心,已帶動機械製造、光學製造、光電傳感技術以及遙感資訊技術的發展。專案上游有200餘家企業為其配套生產所需的相機反射鏡、衛星姿軌控零件、相機結構零件、CMOS高性能圖像感測器等關鍵核心零件。專案下游有30餘家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近百家企業依託其進行遙感資訊開發。
衛星壽命增加
「衛星除了研發和製造外,最大的成本在發射上,衛星重量是決定發射成本的關鍵因素。」長光衛星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在衛星減重方面,「吉林一號」取得突破,過去第一顆星重420公斤,後來重208公斤,現在同類星重量是「優」40公斤,這個「優」是小於並接近於的意思,衛星減重了,各方面成本就降下來。如果一顆衛星減重超過90%,成本降了多少?工作人員表示,過去成本是8000萬元(人民幣,下同),現在是800萬元,同比降了90%。
至於減重後的衛星會不會在品質上打折扣?會不會用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方式補回來?長光衛星綜合辦公室主任韋樹波表示,能減重是因為應用新技術和新產品,420公斤衛星能做到的,優40公斤衛星同樣能做到,甚至效果更好,不僅如此,衛星壽命也增加。
「通過商業化,我們能夠實現公司資源的合理配置,包括人力、資金、研究方向、產品規畫,這樣能夠實現快速的產品反覆運算,使公司少走彎路,把我們的發展階段的耗時盡量壓縮。」長光衛星副總經理賈宏光表示,透過創新,不斷把新技術應用到產品中,降低產品的價格,縮短產品的研究周期,讓產品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提供精準服務
長光衛星和「吉林一號」接下來有什麼計畫?賈宏光表示,第一步在2020年底之前完成60顆「吉林一號」衛星在軌組網,實現全球任意地點30分鐘的重訪能力;第二步在2030年底之前構建一個140顆衛星的網路,實現全球任意點10分鐘內的重訪能力。
「重訪能提升服務能力,人們獲取資料很難達到即時,靠重訪能接近即時,能滿足很多行業的服務需求。」「吉林一號」工作人員一邊解讀重訪能力,一邊展示衛星拍攝影像,從水資源遙感監測到秸稈焚燒監測,還有森林火災監測等服務業已展開。可以預見的是,「吉林一號」未來將提供更多更快更精準的服務。
(記者/李鋅銅)
小靈通─吉林一號
2014年12月1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大陸第一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長光衛星正式成立。公司突破傳統衛星設計模式,自主研發「星載一體化」、「機載一體化」等核心技術,現已發展成大陸唯一一家集衛星/無人機研發、生產、營運及應用開發於一體的全產業鏈運行公司。
2015年10月7日,由長光衛星自主研製的大陸第一顆商用高解析度遙感衛星「吉林一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拉開大陸商業航天序幕。在短短4年間,「吉林一號」已有13星在軌,另有3顆來自商業化運作中的客戶定製。長光衛星團隊也從原來的幾十人發展到440人,其中,碩士學位以上人員比例占到80.6%。
(記者/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