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1・旺報-綜合報導

2019-10-01・旺報-綜合報導
河南復興內河航運 銜接海上絲路

帶動臨港發展 助本地貨物航向世界

碼頭岸邊的起重機緩緩將貨櫃吊放在船上,裡面裝著河南周口本地生產的蓮花味精。前不久,50多噸蓮花味精從周口中心港碼頭起航,經沙潁河入淮河幹流,再入長江,經由上海港轉運到非洲奈及利亞。

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水系,河南發展內河航運有資源、有歷史、有基礎。近年來,河南實施內河水運復興工程,臨港經濟發展方興未艾,銜接「海上絲綢之路」不斷取得新進展。

曾是政治經濟中心

為補齊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缺點和擴大對外開放需要,河南近年來大力發展內河航運,形成了沙潁河、淮河兩條通江達海的水運通道。截至今年6月,全省通航里程達1500多公里,建設各類港口泊位90多個。
7月底,漯河港正式開港,沙潁河漯河至周口段實現復航。漯河市相關負責人說,漯河港設計年輸送量460萬噸,航道可通行500噸級船舶,通過沙潁河進入淮河,最終能通聯大海,服務範圍覆蓋豫、皖、蘇等地區。

一艘貨船駛離河南周口中心港碼頭。(新華社資料照片)
一艘貨船駛離河南周口中心港碼頭。(新華社資料照片)

河南曾是中國歷史上多年的政治經濟中心區域,洛陽、開封作為當時都城,通過南北大運河、鴻溝、賈魯河等內河漕運,聯通八方,一度呈現「百舸爭流天津衛,千帆競航下江南」盛景,但曾幾何時,此景不再。
「河南的內河航運歷史悠久,即使到1960年代,仍有27條河流可通江達海,通航里程達6100多公里,此後卻逐步衰落。」河南省交通運輸廳航務局局長王東說,當前河南具有復興內河航運的現實基礎,淮河、沙潁河、沱澮河等河流水運自然條件好,所有省轄市和98個縣設有航務海事機構,全省從業人員達10萬多人,運營船舶有5600多艘,內河船舶運力在長江流域居第3位。
烈日炎炎下,42歲的杜福安頭戴草帽,拿著火焰切割機切鋼板,為製造一艘千噸級船舶做準備。從最早造百噸級的水泥船,到造千噸級的鋼鐵船,再到造利潤高的遊艇、畫舫,杜福安見證了自己家鄉河南淮濱縣造船業的發展。

通江達海轉運貨物

隨著港口和航道不斷改造升級,河南加大以港口為中心的多式聯運樞紐建設,帶動了淮濱造船業、周口物流業等一批臨港產業蓬勃發展,在周口等地還出現了港口與城市協同發展的新趨勢。
目前,河南省正在實施千億水運的復興工程,計畫利用15年的時間,完成投資1790億元人民幣,新建航道2700多公里、改建航道1900多公里,新增碼頭泊位280個,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4億噸。

工人在周口中心港碼頭搬運貨櫃。(新華社資料照片)
工人在周口中心港碼頭搬運貨櫃。(新華社資料照片)

周口的味精、加拿大的小麥、東南亞的紅木、河南的糧食等等,經由周口中心港,世界各地的貨物售入河南,河南的貨物也賣往全球。今年6月,周口中心港至淮安港開通了水運貨櫃航線。周口中心港合作方淮安淮河貨櫃物流專案部總經理嵇長桃說,公司的業務覆蓋東部沿海省份的主要港口,方便把河南的更多貨物轉運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在淮濱縣,當地政府正在推進豫非貿易直通港建設。淮濱縣交通運輸局局長丁偉說,淮濱利用淮河通江達海的優勢,計畫直通非洲模里西斯路易士港,把淮濱生產的食品、輕紡等產品銷售出去。

(記者/李鋅銅)

小靈通 京杭大運河

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3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5大水系,全長約1797公里。2002年,大運河被納入「南水北調」東線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大陸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