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2・旺報-綜合報導

2019-10-02・旺報-綜合報導
中國養殖鯉魚 已有8000年文化

河南賈湖遺址考證 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

美國媒體日前指出,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分析了從大陸河南新石器時代早期賈湖遺址出土的魚骨。通過把這些魚骨的體長分布和物種構成比例與東南亞現有水產養殖地的調查結果進行比較,研究人員提供了賈湖存在有人管理的鯉魚養殖,可追溯至西元前6200年至西元前5700年的證據。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報導指出,儘管養殖魚類對世界各地的經濟和飲食越來越重要,但水產養殖的起源仍不得而知。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古代詩集《詩經》提到約在西元前1140年在池塘中飼養鯉魚的情形,而歷史紀錄也描述了西元前1000年東亞在人工池塘和稻田裡飼養鯉魚的情形。

河南賈湖遺址。(新華社資料照片)
河南賈湖遺址。(新華社資料照片)

研究魚骨體長發現

報導稱,賈湖位於河南,以稻米和豬的早期馴化以及發酵飲料的早期釀製、骨笛以及可能的文字而聞名。這一早期發展的歷史,加上顯示存在大片水域的考古發現,使得賈湖成為此次研究的理想地點。

位於日本草津町的琵琶湖博物館、位於德國耶拿的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學研究所,和位於英國諾威奇的塞恩斯伯里日本文化藝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測量了從賈湖3個不同的新石器時期的魚類遺骸中提取的588顆咽鯉魚牙齒,並將它們的體長分布與來自其他地點和在日本松川村飼養的現代鯉魚樣本的研究結果進行比較。

結果發現,前兩個新石器時期的遺骸顯示體長分布在鯉魚成熟或接近成熟時達到峰值的單峰模式,而第三個新石器時期(西元前6200年至西元前5700年)的遺骸則表現為雙峰分布,一個峰值出現在與性成熟相對應的350至400毫米之間,另一個峰值出現在150至200毫米之間。

河南賈湖遺址發現許多養殖鯉魚證據。圖為河南孟津縣會盟鎮萬畝無公害黃河鯉魚養殖基地,圍網捕魚。(新華社資料照片)
河南賈湖遺址發現許多養殖鯉魚證據。圖為河南孟津縣會盟鎮萬畝無公害黃河鯉魚養殖基地,圍網捕魚。(新華社資料照片)

鯉科遺骸高達75%

研究結果指出,在這類水產業中,大量鯉科魚在產卵季節被捕獲並被加工成醃製食品。與此同時,一些鯉魚沒有被殺掉,而是放入人類控制的封閉水域,在那裡它們自然繁殖,它們的後代靠可利用的資源生長。秋天,人們把池塘中的水排乾捕魚。體長分布顯示出兩個峰值是因為既有不成熟的個體也有成熟的個體。
在東亞的湖泊和河流中,鯽魚通常比鯉魚更豐富,但鯉魚在賈湖所發現的鯉科魚類遺骸中,所占的比例大約為75%。這種不太常見的魚占比如此高的情況顯示了對鯉魚的文化偏好,以及有足夠先進的水產養殖業來提供這種偏好。
根據對賈湖鯉魚遺骸的分析結果和之前研究的資料,研究人員假定史前東亞水產養殖的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人類在鯉魚產卵季聚集的沼澤地捕撈。在第二階段,人們通過開渠,控制水位和循環來管理這些沼澤生態交錯帶,以便使鯉魚能夠繁殖和隨後收穫幼魚。第三階段涉及持續的人類管理,包括利用產卵床控制繁殖和利用魚塘或稻田管理幼魚。
雖然尚未發現賈湖有稻田,但鯉魚養殖業的發展與稻作農業似乎是相關聯的,兩者的共同演化是未來研究的重要課題。(記者/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