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7・Array

2019-10-27・Array
故宮之美 陸民警蘇唐詩抓得住

6年拍3萬張照片 感動了前院長單霽翔

他花6年拍3萬張照片記錄故宮,一幅幅簡單卻極具個人風格的攝影作品,卻每一處都散發著濃郁的詩意,人們好奇,蘇唐詩到底是何方神聖才能拍出這樣精美的照片,而任誰也想不到,他並非全職攝影師,而是在河南一個小縣城工作了近30年的基層民警。

他拍攝的照片裡有故宮的清晨,也有黃昏。白雪皚皚中,故宮角樓靜靜立於水畔,雖無言,卻意蘊悠遠。將近6年的時間,他用著相當業餘的攝影器材,用最普通的遊客視角,去捕捉故宮最細微的美。亦曾憑藉出色的攝影作品兩次獲得「十佳中國古建築攝影師」。

養病期間 拍大山大水

蘇唐詩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他喜歡攝影、繪畫和書法,但長大後卻成為一名民警。由於長期勞累,蘇唐詩右耳失聰,還患了嚴重的脊椎病,發作時甚至站都站不起來。不得已,他離開了一線工作崗位。2006年,蘇唐詩買了一部相機,把攝影這個愛好重新撿了起來。為了練習,蘇唐詩說他「見山拍山,見水拍水,走到哪兒拍到哪兒」。
他就這麼不厭其煩地反覆拍了6年,漸漸對故宮「瞭如指掌」:哪個拍攝角度最好,什麼時候光線最佳,閉上眼睛,甚至能想像出站在故宮某個角落,能夠看到什麼樣的景致。
蘇唐詩說:「我心中的故宮,其實很平常。平常的故宮裡,每個角角落落,每個分分秒秒,都充盈著一種平常的美。任何時刻,任何角度,無處不在的美。」

蘇唐詩對拍攝古建築簡直到了癡迷程度。(取自微博@蘇唐詩)
蘇唐詩對拍攝古建築簡直到了癡迷程度。(取自微博@蘇唐詩)
蘇唐詩攝影作品集結成《看見,不一樣的故宮》。(取自微博@蘇唐詩)
蘇唐詩攝影作品集結成《看見,不一樣的故宮》。(取自微博@蘇唐詩)

普通人視角 呈現詩意

當他從3萬張照片中層層篩選出148張,集結成《看見,不一樣的故宮》的時候,甚至連故宮前院長單霽翔都被照片中的生命力所打動,並為這個素未謀面的攝影師親自作序,寫上寄語。
單霽翔說:「感謝他用普通的攝影器材,踩著普通觀眾的腳印,通過普通人的視角,展示出這樣一座屬於人民的故宮博物院,這也正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標。」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賈珺評價道:「蘇唐詩的鏡頭描畫了不一般的建築之美,在一磚一瓦、一梁一柱之間,以如幻的光影承托厚重的歷史文化,禁得起久久品味。」

古建築迷 挨風受凍拍故宮

許多人都曾從蘇唐詩拍攝的照片中領略到故宮的美,卻並不知道背後艱辛。一幅紅牆黃瓦的雪景圖,可能需要蘇唐詩在下雪的天氣,吹著冷風在故宮一待就是一整天,手腳經常凍得失去知覺。
為了躲開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總是提前買好票,故宮一開門就扛著相機往裡頭衝,在眾多遊客中,最早進故宮,最晚出故宮。
天長日久,蘇唐詩總結出一套經驗:衝到太和門千萬別逗留,接著往太和殿跑,那時人不會太多,加上拍攝技法,就可以成功避開人群,拍到一個很安靜的場景;也不能貪心戀棧,一次拍不成,就多來幾次,千萬別怕費事。

蘇唐詩說,秋高氣爽,光線柔和,此時拍攝故宮時機很棒!(取自微博@蘇唐詩)
蘇唐詩說,秋高氣爽,光線柔和,此時拍攝故宮時機很棒!(取自微博@蘇唐詩)

為了拍故宮的雨景,他曾被淋得渾身濕透。有一次下午4點多,臨近故宮閉館,突然下起雨,不多時雨停,故宮地面上水平如鏡,天空雲海翻騰,極為壯觀。蘇唐詩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他跟在正在清場的工作人員身後,只顧瘋狂地按著快門,拍了十幾張照片,這也成為他後來最得意的作品。
2014年,他在網上看到一個古建築攝影大賽,便投了一組稿子,沒想到,最終被評為「年度古建築攝影師」。此後,蘇唐詩對拍攝古建築簡直到了癡迷的程度。
在五台山顯通寺,為了拍到理想的照片,他在香爐腳獸旁趴了1個小時,完全沒有發現帶火星的香灰掉在衣服上,在右臂留下了一道灼傷的疤痕。在蘇唐詩的眼中,古建築是會說話的,它們穿越悠悠歲月,是歷史變遷的見證者和記錄者。時光荏苒,那些深藏其中的文化記憶,被他用照片一一展示出來。

(記者/林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