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群面對千年基岩、萬年凍土,每天刻苦工作超過12小時的「南極勇士」!20名中鐵建工集團的建設者伴隨大陸南極科考隊,日前抵達南極中山站,展開第17次南極建設工作,肩負起中山站內陸車庫及維修間施工、直升機停機坪施工、羅斯海新站海水淡化設備修復、臨建試運行等多項重大建設任務。
1984年,大陸首度踏上南極大陸,揭開極地科考的序幕;2002年起,前後歷經16次大規模的拆舊建新後,永久性的中山科考站巍然坐鎮南極,幕後功臣就是這群來自中鐵建工,默默奉獻的「南極勇士」。「科考站的這些房子裡面有好多高科技呢。」一提到南極科考站,中鐵建工項目經理姜秀鵬滿懷興奮之情。
力拚極端天氣下施工
在南極,僅有1月短短的31天,真正適於施工;一旦進入2月,白天正常氣溫已降至零下12度。「南極勇士」頂著6級大風艱難施工,超過半小時的梁柱焊接下來,一雙腳完全凍僵,起身活動活動後,繼續挑戰下一個,往往一焊就是14至15個小時。
不光是暴風雪有如家常便飯,還有比暴風雪更可怕的「極夜」,形成身心雙重挑戰。「極夜裡的暴風雪太可怕了,只要半天,雪就能堆起3公尺高。大風颳得人都站不穩。」參加過兩次越冬施工的羅煌勛強調,「極夜是越冬施工最大的考驗。」極夜「不見天日」的52天裡,陽光缺席下,連續缺鈣與維生素已司空見慣。
南極勇士提供後勤保障
關節發軟、身體乏力,讓原本正常能扛百公斤的施工者,越冬期間只能扛起40公斤;長時間超過負荷地辛勞,體能透支可想而知,每人平均下來都瘦了7、8公斤。「每當躺下的那一刻,大家都不知道明天還能不能爬起來。我們最大的渴望就是能踏踏實實地美美地睡上一覺,但這個願望在南極從來沒有滿足過。」
「南極勇士」曾在2008年,遇上施工以來的最大挑戰。中山站地區降雪量大,前一年存放的物資、機械與建築的基礎,被埋在逾2公尺深的積雪下。為清理乾淨積雪,施工者用上鐵鍬、鏟車、挖掘機;在狂風暴雪中,6人奮戰5天5夜,才終於自深厚積雪中,清理出所有配件。
2002年迄今,中鐵建工為大陸南極科考工作,提供強大後勤保障,陸續完成中山站、長城站改造項目,以及永久性中山站的建設任務;也成為科考隊口中,能吃苦能戰鬥的「南極勇士」。
陸南極勇士悉心建設
與大陸南極科考隊同行,20名中鐵建工集團的建設者日前抵達南極中山站,進行第17次南極建設任務。之前國際環保組織曾組織14國的代表,考察大陸南極科考的施工現場,對拆除過的房址上,完全看不出任何建築物的痕跡,大力讚賞之餘,也讓這群「南極勇士」的「中國環保經驗」揚名國際。
在南極,每一顆螺絲釘都彌足珍貴。對中鐵建工集團的建設者而言,悉心保護材料、半成品,簡直形同呵護自己的子女般;只因一旦材料受損,意味著一年的工程就此報銷,所帶來的損失難以估算。不僅如此,每次物品運輸完成後,雪地上的汙跡也都全數剷除,恢復極地本色。
這一切,只為不在南極大陸留下「終生遺憾」──「南極勇士」額外增加的一道工序,每拆完一棟房子,均設法平整地基,並從遠處拉來卵石、鋪撒其上,重現自然地貌,甚至看不出之前曾有建築物。如此一來,不但增加作業難度,也讓工作量倍增。
此外,「南極勇士」也成為「雪龍號」科考船上的「護船使者」。一遇上有事,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找「中鐵」,「中鐵」儼然成為科考船上的一個服務品牌,等同於「能工巧匠」一詞。隨船的南韓科考隊員尤其感觸良多:「以前只聽說中國有個雷鋒,現在從中鐵項目隊身上體驗到了雷鋒精神,雷鋒出國了!」
(記者/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