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文創的源頭;文創,則宛若一座城市的整體形象,經由高度濃縮、去蕪存菁,透過實體呈現、點石成金。無論京韻、海派、台味文創IP,均期盼民眾遊客對城市留下深刻的印象、記憶;甚至欲罷不能、魂縈夢迴,只盼能夠帶回「信物」為證,讓瞬間化為永恆。
大陸近年興起的「國潮風」,台灣則有「台味」、「台流」當道,反映出文化創意與時空背景的緊密互動,進而凝聚成「新時代」的文創IP。文創IP也是「城市故事」的縮影、載體,無論「中國故事」或「台灣故事」,均將站上全球軟實力的國際戰場,歷經時空的篩選淘洗後,有機會成為下一代回顧緬懷的「禮物」。
走過本土化浪潮後,台灣終究體悟到「本土化極致就是國際化」,「台灣味就是國際味」;也才能獲得生存空間,有機會參加「世界盃」。台北已覓得移民城市、多元文化的「台味」文創座標,北京、上海的城市定位與精神若能更加明晰,「京韻」、「海派」文創將讓城市行銷、城市形象推廣等如虎添翼。
無論如何,「26條措施」發布後,北京、上海、台北,兩岸三地文創IP的發展、競合,勢必將邁入另一新的階段。「京韻」、「海派」、「台味」文創IP也將相互交流激盪,並伴隨著中華文化大IP同頻共振,分進合擊、面向全球發聲。 (記者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