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現在照顧別人的時間,換以後被別人照顧的時間」,近年來「時間銀行」在兩岸均引發廣泛討論。2012年新北市推動的「佈老時間銀行」,即為全台灣首見公辦公營的時間銀行;大陸浙江杭州市濱江區民政局,日前也與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簽署「時間銀行」合作備忘錄,存入的「公益時」可用於兌換未來的養老服務。
大陸「時間銀行」的試點之一,杭州市濱江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時間銀行」秉持「年輕存時間、高齡取服務」的理念,建立以「時間幣」、即「公益時」為核心的服務兌換、激勵機制,針對銀髮族群尤其「高齡、失能、失智、獨居、失獨、空巢老人」等,提供既精準、又優良的志工服務。
阿里發布「公益時」標準
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的設計規畫下,「時間銀行」的用戶於網路上的愛心捐贈、捐步、種樹等公益行為,均可透過統一的價值量化標準、換算為「公益時」。「公益時」不但可用於兌換試點城市「時間銀行」的養老服務,用戶並可換取免費使用機場貴賓廳、免費領取志工保險、免費體檢等日益擴充新增的權益。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並同步公布《公益時評定準則》,成為大陸首見衡量志工服務時長、公益行為價值的基準。「公益時」標準如下:1小時線下志工服務=1「公益時」,1次無償捐血200ml=4「公益時」;在「螞蟻森林」單獨種下1棵樹=1「公益時」,1次愛心捐步=0.1「公益時」,1次愛心捐贈或1次善因購買=0.1「公益時」。
不僅如此,阿里巴巴3小時公益平台並將啟用區塊鏈技術,讓「公益時」可記錄、可分享、可激勵。對此,大陸全國社會工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祕書長鄒學銀指出,「公益時」標準將有助於推動公益行業的透明、規範,並帶動公益行業的未來發展。
隔海的台灣,目前已有數個民間團體與政府單位攜手合作,共同推廣「時間銀行」的理念。除首開全台「公辦公營」先河的新北市「佈老時間銀行」外,2018年8月台中市政府亦推出了「時間銀行」實驗計畫,嘉義市政府、弘道基金會、全民照福時間銀行聯盟迄今持續推行「時間銀行」。
1995年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率先在台灣推出「時間銀行」的概念,去年內政部也正式「官宣」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今年5月間科技部曾舉行「新互助時代:時間銀行社區實踐計畫」記者會,宣布將研發一套專屬台灣社會的「台灣時間互助App」,讓民眾交換彼此需求,提供互惠服務,全面啟動社群的「新互助時代」。
值得一提的是,同於阿里巴巴3小時公益平台將啟用的區塊鏈技術,台灣的「台灣時間互助App」也導入區塊鏈、AI應用兩者,區塊鏈使用開放程式碼資源的以太坊(Ethereum)發展App、智能合約模式;並用自行開發的程式另行處理,未來App運作過程相關的「時間幣」、獎勵機制等。
台擬供跨域交換計時
過去台灣的「時間銀行」,普遍存在志工對於服務時間往往「只存不提」的現象。計畫團隊期盼「台灣時間互助App」提供的跨域交換,以及未來研擬建立的志工跨館舍計時平台,能讓志工經由更簡便的計時方式,創造更多的服務時間需求,進而促進「時間銀行」供需兩端的平衡。(記者/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