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6・旺報-專題報導

2020-02-06・旺報-專題報導
陸力推電動車 主因減汙、能源安全

在中東局勢緊張,石油供應受到威脅之際,大陸工信部長苗圩表示,今年政府對於新能源車的補貼不會退場,馬上引發大陸股市相關類股族群大漲慶祝。其實從2009年大陸就將發展新能源汽車提升到國家戰略層次,根本原因有三,一是保障能源安全;二是減少汙染;三是另闢蹊徑做強汽車工業。
大陸已是全球最大新能源車市場,官方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畫(2021年-2035年)」已基本成型,可能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公布。該規畫暫時提出在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售量比重要達到約25%。業內預估,若以2025年大陸新車銷售量3000萬輛計算,該規畫期待新能源汽車銷售量將達約750萬輛。
大陸發展新能源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能源安全和減少汙染,由於到2018年年底,大陸汽車每千人擁有170輛,但石油對外依存度已超過70%。由於近年汽車數量連年成長,但自產石油卻基本維持同一水準,增加用量幾乎全靠進口。隨著人均GDP提高,未來汽車勢必持續成長,如果這個巨大增量的能源全靠石油,無論其來源和安全,還是環境汙染,都無法承受。所以要及早向電動車轉型。
其次是產業考量,大陸在燃油汽車行業發展多年,但是品牌和技術一直沒有辦法掌握主動權,透過電動車的發展,使大量新增用戶不經燃油車,直接跨越到電動車,並可能在此一行業「彎道超車」,真正走向汽車強國之路。
大陸過去不是沒有這樣的先例。例如基礎電信行業和智慧手機領域的華為、家電領域的格力、行動網路領域的騰訊、阿里巴巴等。在技術變軌的過程中,這些產業都經歷「先跟隨、最後實現產業競爭地位反轉」的發展過程。
中國汽車產業可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複製這幾個故事,從競爭優勢來看,大陸已經形成但還不夠鞏固的競爭優勢有四項:儲能電池、車聯網、自動駕駛、共用出行。潛在競爭優勢還包括充電基礎設施、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改造和建設,以及完整的電動汽車產業鏈等。

(記者/許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