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積460平方公里的大陸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鯨豚救護小組的年輕隊員們,憑藉知識和熱情,守護著他們特殊的夥伴「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這個救護小組是大陸唯一一個以中華白海豚為主要救護對象的專業救護隊,十多年來,處理救護各類鯨豚230多起,其中中華白海豚190多頭。
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洋生物工程師高廣銀,今年30歲,同時他也是保護區鯨豚救護小組的隊員之一,他說,中華白海豚算是海豚中的「胖子」,一般身長2到3公尺,體重卻可以達到200多公斤,由於鯨豚保護耗費體力大,救護小組的隊員主要為35歲以下的年輕人,當受傷的白海豚在救護中心接受治療時,隊員要經常下水,為白海豚擦藥、做超音波和血液常規檢查。
鯨豚常擱淺偏僻岸邊
白海豚食量大,排泄量也大,需要能忍受臭味的人才能在這環境下工作,在治療池中,每一次翻動它的身體,餵食海魚或補充營養液,都需要好幾名隊員協作,還要配合吊機使用,是個耗費體力的工作。
高廣銀表示,雖然辛苦,但覺得這份工作很有意義,不僅是一份職業,他本身喜歡海洋環境保護工作,能夠把物種保護和環境保護結合起來,特別是把深受沿海居民喜歡的白海豚保護起來,非常欣慰。
「80後」(指1980年後出生)的保護區管理局技術科科長陳希,是鯨豚救護小組的負責人,他說,鯨豚的擱淺通常發生在非常偏僻的岸邊,接到民眾電話報告發現海豚擱淺事件後,救護小組會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盡全力為每一隻海豚救治。
擱淺海豚怕無法呼吸
陳希回憶道,保護區裡的一頭白海豚「老白」,被發現時擱淺在佛山羅村的河裡,河道裡是淡水,淤泥很多,「老白」已顯呼吸困難,當時要把活的海豚驅趕出去非常困難,加上海豚的呼吸口在頭上,24小時都要有人看著牠,不然它身體虛脫沒有力氣,一旦翻倒過去無法呼吸,就會嗆水而死。
這段期間,陳希和隊員們一直幫助「老白」漂浮於水面上,把它的頭部抬出水面呼吸,其間還不停地給海豚身體澆水,保證海豚皮膚濕潤,最終成功將活體海豚運回救護池治療。(記者/林至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