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因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北京當局日前宣布用餐前需測量體溫、掃「健康碼」以及採用分餐制。為了加強防範疫情擴散,北京市商務局進一步要求用餐須採梅花座、公筷公勺等。有餐飲品牌專家表示,禁令重創餐飲業,大多食堂幾乎無法開張,預估疫情解除後會有一波淘汰潮。
北京市商務部3月14日頒布《餐飲服務單位經營服務指引3.0》,裡面嚴格規定餐廳開業後仍須做好防疫工作。當中,有規定要求顧客不得面對面用餐、餐桌間必須間隔一公尺以上,如果餐桌無法移動,必須明確標出不可用餐的桌別。
即便上述規定都做到,進到餐桌仍有相當多規矩,例如每道菜都必須備有公筷;每份湯也都必須備有公勺;餐具、餐廳各處必須在每位客人使用完後立刻進行消毒。繁瑣的規定,讓大多餐廳即使選擇開門營業,仍然生意慘澹,更多餐廳寧願等待疫情完全結束後才恢復營業。
在上海、北京長期經營品牌行銷的台籍專家May表示,北京現在很多食堂即便開業,也僅能維持疫情前的兩成營業額;且雖然餐飲外送市場明顯成長,但仍然是原本就專營外送市場的餐飲企業才受惠,其他平常不具外送市場知名度的商家只能被動等待疫情解除。
May表示,許多小資本餐廳無法承受長期不營利所帶來的後果,目前勉強營業還會帶來更大損失,因此她預測在疫情解除後會有一批倒閉潮。不過具有一定規模的餐飲品牌,例如在台灣也頗具知名度的「海底撈火鍋」則大多能得到融資、金援,預估能挺過這一波危機。
不過May表示,危機中仍存在轉機,面對疫情如果可以順勢進行餐飲的升級轉型,在疫情結束後未必會是被淘汰的一員。在北京開設餐廳的台籍老闆Stanley表示,他利用疫情期間改進菜單、升級硬體並重新裝修餐廳,對於疫情後的走向並不悲觀。
(記者/蔡宗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