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7・旺報-綜合報導

2020-04-07・旺報-綜合報導
「疫」起度難關 陸搶救重症最後衝刺

疾病攻堅刻不容緩 盡早干預 病人好轉效果佳

新冠肺炎戰疫在大陸尤其是武漢,已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截至4月5日,全大陸尚有265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在院治療。這些患者普遍年齡大、基礎疾病多同時有多重器官受損,醫療救治難度極大。如何攻下最後的「堡壘」?

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四部五部主任、該院援鄂國家醫療隊醫療組副組長詹慶元說,早期危重症患者很多都被診斷成ARDS(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但現在看來,新冠肺炎導致的ARDS與典型的ARDS有很大差別,治療手段因而差別較大。

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詹慶元支援武漢危重症病區。(取自新華網)
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詹慶元支援武漢危重症病區。(取自新華網)

尋找治療最佳平衡點

武漢協和醫院院長胡豫說,這次疫情反映出武漢市重症學科床位不夠、防護物資及設備不足,尤其在面對重大突發性衛生事件時能力建設不足。醫護竭盡全力救治患者,但經驗需從頭累積。如何在治療上找到最佳平衡點,考驗醫護技術和醫院實力。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從第一版修訂到第七版,背後是對疾病逐漸認識、診療經驗逐步累積的過程。這期間,關口前移是至為重要的判斷。
自疫情暴發至今,人類與新冠病毒交手不過數月,諸多未知待解。大陸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談到該病毒的迷惑性時表示,我們對這個病的認識還不夠。她指出,抗凝和止血衝突同時出現,這是危重症救治中常遇到的情況。如何在治療上找到最佳平衡點,考驗醫護技術和醫院實力。

在上海市一「集中留驗點」內,民眾在接受核酸檢測。 (中新社資料照片)
在上海市一「集中留驗點」內,民眾在接受核酸檢測。
(中新社資料照片)

預警指標助醫生應對

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團隊整建制接管了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一個重症病區。詹慶元回憶,緊急組建團隊和ICU病房是很大的挑戰。當時,團隊從北京抽調精銳醫護團隊赴武漢,一併帶來了1500多萬元人民幣的救治設備。但要這些人員、設備組合起來,形成統一整體還有很多流程。最初較忙亂,經過一周左右時間整個就捋順了。
焦雅輝還介紹,「平日」建立的醫療品質管理制度如疑難病例會診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整體護理制度等也在「戰時」得到強化。此外還專門建立了24小時報病危制度,對所有危重症病例進行清單式管理。
焦雅輝說,診療方案內提出了各項預警指標,如呼吸頻率、氧飽和度出現相應指標可能變重症,臨床醫生發現後便會提高警惕盡早干預。
盡早為患者實施氣管插管是經臨床驗證後達成的共識。如果患者使用無創呼吸機2小時後氧飽指標仍未改善,那就要盡早實施氣管插管。她回憶,2月初中央指導組專家組赴各醫院示範,消除大家的顧慮。事實證明,盡早應用,病人轉歸和預後效果都較顯著。

福建一醫院隔離病房內,醫師在查看患者肺部斷層掃描影像,研究治療方案。(新華社資料照片)
福建一醫院隔離病房內,醫師在查看患者肺部斷層掃描影像,研究治療方案。(新華社資料照片)

救治離不開多學科團隊通力合作。焦雅輝說,救重症不光是呼吸科、感染科,整個重症醫學團隊都要在,腎內科、血液科、免疫科等各領域專家要共同治療。

需注意後續追蹤隨訪

出院後續的健康監測如何進行?重症患者康復後是否會出現後遺症?
詹慶元認為,對重症出院患者進行隨訪、觀察、干預將是後期需要關注的重點工作。烈性傳染病對患者的身心打擊都很大,兩者康復均需重視。
他特別指出,由於新冠病毒攻擊多重器官,隨訪時需對各臟器進行評估和檢查。但就不同患者進行針對性的隨訪,亦是當前待解的難題。後面要做的事情還很多。詹慶元提到,包括後遺症概率等都還未知,只有通過長期、準確隨訪才能有明確回答。

(記者/林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