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的香港在反送中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據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研究發現,過去一年香港有73.7%受訪者出現中、高度或嚴重憂鬱症狀,40.9%人出現中至高度創傷後壓力症狀;當中36%人同時出現兩種病的中至高度症狀。
《明報》報導,研究團隊今年2至7月用電話或問卷訪問11493名香港市民,近一半是25歲以下年輕人。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系主任陳友凱形容,同時出現兩種病的症狀是一個警訊,因為日後較難處理及治療。另外,24歲或以下年輕人出現較高程度症狀的比率,較其他年齡組別高。
陳友凱表示,過去一年社會事件及疫情在香港反覆地持續出現,短期內未見終點,港民一直受外在環境改變刺激。他建議如果有創傷後壓力症症狀,例如在創傷事件發生多於一個月後,仍有回憶重現、發噩夢等症狀持續,或抑鬱症狀在環境改變下仍沒改善,應尋求專業協助。
針對有專家擔心市場成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源頭,香港醫療專家5日表示,此觀點尚未有科學研究證據證明,市民出入市場要注重消毒和個人衛生習慣。香港民間智庫香江智匯會長周伯展說,雖然表相顯示街市有多個群組案例,但暫時未有準確科學報告證實危險係數更高。
不過也有好消息,澳門大學學者與大陸醫學專家合作開發出智慧自動診斷系統,可成功區分新冠肺炎和普通肺炎,為新冠肺炎快速檢測帶來新方案。
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基於多尺度捲積神經網路的自動診斷系統。驗證結果表明,在有限數量的訓練數據下,該智慧診斷系統能成功區分新冠肺炎和其他常見的肺炎,其診斷能力與經驗豐富的放射科醫生相當,但診斷速度卻比醫生快將近60倍。
(記者林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