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旺報-綜合報導

2020-12-14・旺報-綜合報導
兩岸年度漢字 共同解「悶」

用「心」敞開溝通大「門」 1520萬人次票選創新高

以展現漢字藝術精髓,延續漢字傳統文脈為宗旨,由《旺報》、《海西晨報》共同舉辦的海峽兩岸漢字節,自2008年開始迄今,是全球唯一由兩岸共同評選的年度漢字活動;11日在台南學甲慈濟宮揭曉2020年最能代表兩岸民眾年度心聲的漢字:「悶」。

兩岸漢字節自2008年起已陸續選出:震、生、漲、微、平、進、轉、和、變、創、望、困等字,由這些字亦可觀察到這10幾年間兩岸關係的變化。

破門而出 否極泰來

今年漢字節活動創下1520萬人次參與網路票選的歷史紀錄,較去年近千萬人次大增5成;最終,「悶」字從「勢」、「濟」、「活」、「健」、「過」、「愛」、「關」、「合」、「制」等40個入選漢字中脫穎而出,以87.8萬票獲選為2020年度漢字;由中華書學會長張炳煌代表公布。
《海西晨報》社長暨總編輯陳煒明透過錄影表示,「悶」字當作形容詞就代表一種狀態,悶在其中的人,氣息不暢、心情鬱結,所謂「意傷則悶亂」;當疫情肆虐,人們被迫封城,宅在家裡的時候,心情不悶嗎?當經濟不景氣影響收入,導致推遲家庭事業計畫,心情不悶嗎?當兩岸交流受到阻礙,民生福祉受到影響的時候,心情不悶嗎? 「悶」字當作動詞則代表一種行為,千山阻隔、密不透風,使人心情鬱結、悶悶不樂。
陳煒明表示,要從中華文化的根裡去尋找當下解「悶」之道,封閉的「門」阻絕了「心」的溝通,破「門」而出,則「心」之所至,天地寬闊;破「門」而出則否極泰來,春風化雨,我們要在困局中求破局。
他認為,新冠疫情告訴人類,風險社會已經到來,但只要兩岸人民的心是向上的,溝通的門是敞開的,沒有什麼風險是克服不了的,沒有什麼難關是跨越不過的。

緬懷共同祖先 薪火相傳

《中國時報》董事長王丰表示,各個年度代表漢字反映台灣內部、兩岸三地社會國家的氛圍,也反映整個社會、老百姓的期望;他強調,漢字節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要緬懷我們的祖先,同時薪火相傳,把我們悠久、優良的歷史文化,一代一代傳下去。
王丰說,我們身為炎黃子孫要充滿希望、充滿戰鬥力,因為我們這個民族,屹立在亞洲大陸5千年,不管是新冠肺炎,或是任何人為障礙、矛盾、鬥爭,都打不倒我們。

張炳煌:把心從門內拉出

2020年兩岸年度漢字由「悶」勝出。中華書學會長張炳煌解讀,「悶」字,一個「門」裡面一顆「心」,人的「心」被一個「門」困住了,「心」在「門」內,那種鬱卒,大家可以知道,「一定很悶」;他強調,這個「悶」字不僅切題,而且也是當下每個人的心聲,最重要的就是怎麼解開它,大家應該共同努力。
兩岸年度漢字由張炳煌揭曉,他當場來上「每日一字」的經典段子:「悶」字,甲骨文就這樣字形,一個「門」底下就是一個「心」;秦始皇統一文字後,就是現在從《說文解字》上看到的小篆書體,這時「門」顯得更清楚,仍然把「心」關在「門」裡面;漢代隸書筆劃更現代性,之後行書寫起來簡化,草書筆劃又減省很多,大陸現在的簡體字就是草書楷化的書寫體。
張炳煌說,其實在2020年,不管兩岸哪一個地方,每一個人真的是被「悶」住了,很多事情也解不開,到底為什麼?有時候也解釋不清楚,大家的心聲完全反映在這個「悶」字上。
他說,「悶」字其實是形聲字及會意字,從會意字的角度來看,一個「心」擺在「門」裡面,當然人的「心」要是被「門」框住了,每一個人自然就會感到非常鬱結。
張炳煌希望了解「悶」字的意思後,大家期待的就是怎麼去解「悶」,就是希望能把這個「心」從「門」拉出來,每一個人就可以悠然自得,就可以「解悶」了。

▲中華書學會長張炳煌。(記者林誌鈺攝)
▲中華書學會長張炳煌。(記者林誌鈺攝)

(記者/葉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