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0・旺報-綜合報導

2018-06-10・旺報-綜合報導
黃石甩光灰惡名 打造光輝城市

湖北黃石是華夏青銅文化的發祥地,從商代就開始開採銅礦,經西周、春秋、戰國一直延續到西漢。在落差444公尺的大冶鐵礦露天開採遺址,這座擁有1800年歷史的鐵礦至今仍在開採,目前建成國家礦山公園,希望發展工業旅遊,摘掉以往「光灰城市」的尷尬頭銜。

根據歷史記載和考古發現,公元226年黃石就出現開採活動,迄今已有1780年歷史。「孫權築爐鍊兵器,岳飛鍛鐵鑄刀劍」,中國古代冶金工業文明在此薪火相傳。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內,園方利用大冶鐵礦原有廢料,在園區內打造四二九勘探隊(大陸第一支女子地質隊)等40多件大型工藝品。(記者藍孝威攝)

年產量曾達500萬噸

1890年,清朝湖廣總督張之洞大興洋務,選擇黃石作為漢陽鐵廠原料基地,成為中國第一家用機器開採的大型露天鐵礦。1908年,近代民族資本家盛宣懷將大冶鐵礦與漢陽鐵廠、萍鄉煤礦合併,成立了亞洲最早、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煤鐵礦有限公司」。
1952年,大冶鐵礦列入武鋼集團開始重建,1958年投產後,成為全大陸十大鐵礦之一,最高年產量達500萬噸,被譽為「武鋼糧倉」。黃石長年發展工業,雖然繳出漂亮的成績單,卻也帶來環境汙染。
黃石礦山公園管理處主任嚴紅勇在黃石出生長大,他回憶,小時候的黃石,到處都是灰,天空都是灰矇矇的一片,「黃石在我們小的時候被調侃成『光灰黃石』,現在向工業旅遊轉型,要把黃石打造成『光輝城市』。」

新冶鋼廠區的綠地上,陳列清朝時期的冶煉設備。(記者藍孝威攝)

利用廢料打造工藝品

原本的巨大礦坑,外型如同一個碩大的倒葫蘆,東西長2200公尺、南北寬550公尺,最大落差444公尺、坑口面積達108萬平方公尺,有「亞洲第一天坑」之稱。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就是在這巨大礦坑上建立起來的人工「自然景觀」,屬大陸國家4A級景區,是湖北省繼三峽大壩後第二家「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
嚴紅勇表示,他們利用大冶鐵礦原有廢料,在園區內打造張之洞像、四二九勘探隊(大陸第一支女子地質隊)等40多件大型工藝品,種植了萬畝槐花林,吸引遊人駐足觀賞。為了給後代子孫留下鐵礦資源,現今大冶鐵礦年開採量由最高峰505萬噸,降低至70萬噸。
據統計,2017年前三季,黃石全市接待遊客1887.9萬人次,旅遊收入達人民幣115.4億元,「中國最美工業旅遊城市」,已成為黃石的一張新名片。(記者藍孝威/湖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