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公里巡場路,長度堪比北京二環路;140公里排水溝;各種管線近5000公里;超過30家施工單位、上萬人同時施工……。北京新機場飛行區內所有工程,董家廣都跑不掉。越來越多和董家廣一樣的「80後」,在大陸各地建設中擔當重任,成為大陸發展重要的新支柱。
2007年,天津大學畢業的董家廣到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旗下的專案管理公司工作,被派到山西運城機場進行飛行區工程擴建;一年半後,董家廣先在北京首都機場工作,解決了多個工程難題,隨後調到興建中的北京新機場,擔任建設指揮部飛行區工程部業務經理。
花半年時間調研
北京新機場被國際航空界形容為「超級機場」。對董家廣來說,「超級機場就是我的超級挑戰」。飛行區18平方公里的土地,如何建設?幾十家隊伍、上萬名施工人員進場施工,如何保障辦公、生活?數千萬噸材料進場如何運輸?如何做好防汛工作?董家廣表示,北京新機場如同規畫一座小城市,他和同事花了半年走遍每個拆遷的村落,拿著圖紙一遍遍的調研、核對、規畫,製作了厚厚的標段劃分方案獲得認可,讓新機場在2014年12月26日順利動工。
開工後,挑戰才真正開始。北京新機場一期規畫用地27平方公里,除了建設機場工程,還包括航空公司基地、貨運、空管、供油、維修、航空配餐等各類設施,光是飛行區施工材料就有2000萬噸,航站樓屋面鋼網架所用的鋼材就有5.2萬噸,整個機場所用的施工材料更超過5000萬噸。
管理系統拿專利
董家廣利用數位化施工管理系統,徹底解決傳統施工管理中遇到的難題,促進施工品質的管控。數位化施工管理系統中的自動化夯實系統,不僅讓操作手精準定位強夯點位,更能明瞭每一個點的強夯次數及夯擊能量,等於給強夯機裝上「眼睛」。目前這項提高施工的效率和品質的系統,已向中美兩國提交專利申請,初步審查均已通過。在北京新機場的引領下,成都、西安等其他機場相繼過來考察,都開始採用該系統對施工質量進行管控。
能吃苦、能鑽研、能協調、能解決各種「疑難雜症」,這名80後,先後獲得「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科技創新一等獎」等多個獎項。「我偷懶了,其他人就動不了了。」在董家廣腦中,看著國家在起飛,年輕一代也會有更多的參與,完成更多夢想。
(記者/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