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1・旺報-綜合報導

2018-08-01・旺報-綜合報導
德太空人苦練中文 築夢陸太空站

2012年與陸結緣 陸航太發展讓世界驚嘆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新華社資料照片)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新華社資料照片)

2010年加盟歐洲太空總署之前,馬天的履歷已經很「國際」。他足跡遍布英國、法國和西班牙,主要從事航太材料輕量化研究。2012年擔任歐洲宇航員(太空人)中心與大陸合作項目負責人後,開始和大陸「結緣」。對48歲的馬天來說,未來能到大陸空間站(太空站)和大陸及其他國家太空人共同工作,是他未來的夢想。

在德國科隆的歐洲太空人中心,德國太空人馬天,談起他的「中國故事」津津樂道。像許多外國人一樣,在學習中文6年後,馬天對自己的中文水平很有自信,但最讓他感到得意的是他的中文名字。「中文老師告訴我,『馬天』的中文意思就是『天上的馬』,因為牠想要飛得很高。」

中歐推動航太交流

馬天說,自己的工作越來越忙,但很有成就感。「最初,我們討論雙方能在哪些領域開展合作,分別派代表參觀了對方的類比太空艙和操作室,瞭解對方如何工作。」馬天說,雙方太空人還參加對方組織的訓練,並逐漸形成了年度交流機制。

除了組織交流,作為一名太空人,馬天也有自己的「小目標」──「我希望去中國太空站,與中國太空人以及其他國家的太空人一起工作。」

大陸將在2022年前後建成載人太空站。如果國際太空站按計畫在2024年退役,屆時大陸將成為世界上唯一擁有太空站的國家。大陸已多次表示,歡迎世界各國積極參與,利用未來的大陸太空站展開艙內外搭載實驗等多項合作。

盼讓歐洲公眾認識陸

「我希望能和中國太空人承擔一樣的職責,包括進行各種類型的實驗、按要求對太空站進行營運和維修、參與艙內艙外的任務。」馬天對未來在大陸太空站工作的可能充滿期待。他還希望能夠實現大陸太空站和歐洲地面的視頻連線,讓歐洲公眾能瞭解大陸的太空站,並和在裡面工作的歐洲太空人對話。

馬天認為,有22個成員國的歐空署國際航太合作經驗豐富,希望成為大陸的夥伴。「中國有自己的火箭、飛船,未來還將有自己的太空站。」他說,歐洲太空人過去在太空站長期工作生活,積累了大量經驗教訓。若雙方合作,就能推動人類航太事業更加高效率的發展。

(記者/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