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0・旺報-外電報導

2018-08-20・旺報-外電報導
赴滬期交所實習 台生見證陸市發展

15門課程集中培訓 有助熟悉陸期貨市場新動態

今年大陸上海期貨交易所推出第2屆台灣學生暑期實習,共有來自台灣大學、台北大學、政治大學、中正大學、實踐大學等58位大學生,參與3周實習之後,於17日正式舉辦結業典禮。期間由上海期交所集中培訓,透過15門課程與分組專題報告、參訪台企、期貨商等結合理論、實務的實習活動,讓台灣學生對現階段大陸資本市場,尤其是期貨市場發展運作有所認識。

上海期交所副總葉春致詞時表示,台灣同學積極學習精神帶給期交所深刻印象,雖然實習時間短暫,有些專業知識未能熟悉掌握,但希望回到台灣校園可對實習內容做深入了解,或與交易所認識的前輩繼續交流。

上海期交所副總葉春(左1)向實習台生頒發結業證書。(記者吳泓勳攝)
上海期交所副總葉春(左1)向實習台生頒發結業證書。(記者吳泓勳攝)

傳遞兩岸金融正能量

葉春也說上海期交所秉持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說,將懷抱開放、寬容態度,歡迎更多台青到期交所進行交流,也希望同學能懷著開放的心成為兩岸交流使者,為兩岸金融發展傳遞正能量。

在17日上午舉辦的上海期交所台生實習分享會暨結業典禮上,由原先分好的8組學生逐一上台,分享3周實習內容與心得。

報告學生指出,大陸與台灣兩邊的期貨市場,除了市場本身體量的大小有所差異外,在商品與性質上也不同。如台灣更多是以指數型或衍生性商品做為標的;大陸則更多如大豆、黑色金屬、橡膠、原油等大宗商品,背後目的也在於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

親眼見到商品運作

為此,上海期交所也帶學生走訪期貨商品交割倉庫,例如參觀吳淞期貨倉,實地看到用來交割商品像是橡膠、銅鋁鋅甚至黃金、白銀,親眼看到商品的運作。

同時在業者部分,實習過程中也造訪上海各大期貨商,包含全球第三大的中信期貨的風管部、業務部門等。實習過程中也不僅限於理論或參觀,交易所也會適時拋出一些專案報告,要求學生思考,例如針對過去3年油價上漲背後因素進行分析,結合時事更好的貫通期貨交易的理論與實務。

在實習表現上,負責評分的期交所主管也說,這波實習有助台灣學生熟悉大陸期貨市場的最新動態,更讚揚台灣學生的求知慾很強、紀律性很好,實習過程中常有獨到見解。

台生:只要機會好 願赴陸發展

實踐大學國際企業英語專班大四生李欣諭說,全球化社會下包含大陸在內,哪裡有發展機會都願意去嘗試。(記者吳泓勳攝)
實踐大學國際企業英語專班大四生李欣諭說,全球化社會下包含大陸在內,哪裡有發展機會都願意去嘗試。(記者吳泓勳攝)

為增加兩岸青年、學生交流,上海期交所今年次舉辦第2次台生暑假實習,協助58位台生到滬學習大陸期貨市場與交易所運作。參與此次實習的台大國企所黃柏諭說,這是第一次到上海,坦言看到上海金融中心的高樓大廈滿震攝的,感受大陸快速高端的發展,也透過這次機會,對大陸期貨等金融市場有更多了解。

是否考慮到大陸發展,黃柏諭認為未來是個國際化社會,不管是美國、香港或新加坡,只要有機會年輕人自然就往哪去,只要大陸機會夠好、潛力夠大,自然也願意到大陸就業發展。

提及對大陸的想像與適應,黃柏諭說由於現在Google等搜尋都很發達,來之前有上網查過,整體大陸印象跟想像中差不多。而在生活面,他坦言雖然食物比台灣稍油一點,但味道很好吃,加上彼此語言文化都很相同,期交所在住宿與生活照顧都安排很好,其實沒有什麼不適應的地方。

從實習中觀察兩岸期貨市場差異,黃柏諭認為,台灣期貨較多屬於指數型商品,而大陸這邊是真正大宗商品交易,包含金銀銅鋁或鋼材等,感覺煥然一新。此外大陸期貨市場更多是為了內需,但目前追求國際化市場也開始歡迎並吸引外資進入。

有台生坦言,見到上海金融中心的高樓大廈滿震撼的。圖為上海陸家嘴全景。(新華社資料照片)
有台生坦言,見到上海金融中心的高樓大廈滿震撼的。圖為上海陸家嘴全景。(新華社資料照片)

實踐大學國際企業英語專班大四生李欣諭也說,實習前未曾接觸過期貨,認為這次機會課程安排相當好,由淺入深的教導,還有參觀期貨博物館、期貨交割倉庫等都是很好的體驗,生活或各方面有問題時,也都會積極幫學生處理。但由於實習時間只有3周相對較短,李欣諭說因此在真正實習操作的部分比較少,如果要提建議的話,未來或可考慮這點進行調整。

(記者/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