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5・旺報-綜合報導

2018-11-05・旺報-綜合報導
年畫拚時尚感 傳統創新找市場

傳統裝飾藝術 年輕人吐槽內容陳舊

中國年畫的起源主要跟門神畫有關,最遠可追溯到漢代,當時的年畫直接畫在門板上,但是這項傳統技藝在現代卻遭到年輕人吐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年畫內容陳舊,不夠新穎。因此,如何在年畫注入時尚元素,將傳統工藝更好、更快地融入現代生活,正成為大陸各界關心的議題。

年畫在漢代已經出現,是古老民間藝術之一。主要在春節時張貼,寄託對新年喜慶、美好祈求與盼望。早期主題基本與驅鬼避凶有關,隨著年節風俗演進,逐漸成為一種與民間習俗變化相適應的「裝飾藝術」。

天津民眾進行年畫彩繪迎新春。(新華社資料照片)
天津民眾進行年畫彩繪迎新春。(新華社資料照片)

觀念轉變 年畫漸退流行

年畫的內容不斷變化,由於起源和「門神畫」有關,早期年畫內容多是神色凜然的「門神」,還有桃符、金雞等元素。到了宋代,木版彩色套印年畫走向成熟和普及,春節家家戶戶貼門神已成為一種風尚,年畫更多代表著迎福納祥的美好願望,也逐漸有了祈求吉祥如意、招財進寶的涵意。

現代社會,年畫一度流行過,尤其在鄉村,春節貼年畫是很普遍的,濃墨重彩的構圖給千家萬戶增添許多喜慶氛圍。但隨時間流轉,現在過年,家家戶戶的大門、窗戶已很少看到年畫的影子。

在知名美術史論家薄松年看來,這跟節日觀念的淡化、社會機制的轉型等原因有關。農曆新年是重要的節慶,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年畫,就是春節的「報春花」。為什麼現在節日文化就這樣淡化下去?值得大家深思,也有必要採取一些措施,使年畫重歸春節、重歸新年。

大陸現存最早的年畫為宋版的《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取自微信公眾號)
大陸現存最早的年畫為宋版的《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取自微信公眾號)

古為今用 但不能全都用

年輕人對年畫多數是「吐槽」,對年畫不太感興趣,重要原因就是年畫內容陳舊,不夠新穎,他們常說,過年的時候,如果不是有人特意提醒我去看,都很難會注意它。如何為年畫加上「時尚感」?薄松年認為,社會觀念在變,審美情趣也在變,對年畫藝術來說,必須在內容、形式上有創新,傳統的東西有一些不錯,可以古為今用,但卻不能全部用。

薄松年表示,在年畫的發展過程中,它一直是創新的,清代年畫和宋代年畫不一樣,清代早期年畫和清代晚期年畫又不一樣,也就是說年畫藝術要持續發展,必需建立新的創作隊伍,它是群眾藝術,創作者要深入民間生活中,了解大家的興趣所在。

另外要進一步讓設計師、美術師,和各大電商等在內的各種社會力量參與進來,與非遺傳承人有效合作,推動傳統工藝的發展,如此一來,透過種種措施來吸引大家買年畫、貼年畫,這才能使年畫真正重回春節。(記者孫曜樟)

小靈通-年畫
年畫源於古代門神畫,門神畫早在堯舜時期就出現,東漢《獨斷》記載,漢代民間已有門上貼的「神荼」、「郁壘」神像。另一說年畫始於唐代,至宋代才流行,而大陸現存最早的年畫是宋版的《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綠珠,昔稱《四美圖》。民間年畫俗稱「喜畫」,古時盛行在室內貼年畫,門上貼門神,以祝願新年吉慶,驅凶迎祥,增添節日的喜慶氛圍。(孫曜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