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目前公開的大學排行榜有50多種,但不同評比與指標,導致各大學的排名天差地遠。「評價在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方面會發揮一定作用,但是任何一件事情都是雙刃劍。」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大陸教育學會副會長袁振國近日表示,辦大學要尊重辦學規律,營造良好氛圍,要特別警惕排名所帶來的風險。
大陸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五屆年會12月2、3日期間在北京舉行,會中聚焦於大學排行榜如何影響高等教育與如何重建高等教育評價體系。受教育三十人論壇學術委員會委託,袁振國近半年對大學排名進行研究,近日發布名為《大學排名的風險》調查報告。
支持學者指簡明易懂
世界上已公開的大學排行榜有數十種,大學排名機構有十多個。兩岸大學為求辦學成績,多以排名做為經營依據。「太熱了!熱到超出排行榜本身具有的功能。」袁振國表示,他的研究就是要對大學排行榜「潑冷水」,讓各界對此問題有獨立思考空間。
袁振國表示,學者分析與評價各大學,雖然有益於學生與家長選校,也能為政府分配教育資源提供借鏡;不過,大學是需要長期經營與精心辦理的事業,需要尊重辦學規律,大學評價有時候反而成為「雙刃劍」。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指出,對公立學校而言,拿納稅人的錢就有義務辦好事業,同時要向政府報告實際成效。大學排行榜是最簡明易懂的業績,因此讓排行榜在社會上持續火熱。
對高教發展弊大於利
「大學排名對於中國大學的發展弊大於利!」陳平原表示,不少學校為了提升排名,會生產對自己有利的數據,除了有數字造假問題外,也讓全國高等學校逐漸無個性、平均化,導致每所學校都專注在製造相同的數字,對於強調獨立思考的人文學科傷害很大。
袁振國分析,大學排行榜普遍存在導向不可取、學校不可比、標準不一致、指標不匹配、數據不可靠、方法不科學和明顯的文化偏見等7個缺點。
袁振國認為,大學最重要的是培育人才,但在各排行榜中,培育學生的質量都不是評比重點,「如果把排行榜做為大學的導向,那麼全世界的大學都會變成研究院和研究所」。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指出,研究型的大學雖然在短期內會產生影響力,但大學若要長期發展得考慮其他領域,例如人文與教育等方面。
(記者/賴志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