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2・旺報-綜合報導

2018-12-22・旺報-綜合報導
夢臨湯顯祖 林在勇重塑典範

透過「東方的莎士比亞」展現中國人自信

百年前日本的學者便將湯顯祖視為「東方的莎士比亞」,推崇其具世界性的影響力及高度。在2016年紀念湯顯祖逝世400周年之際,上海音樂學院院長林在勇總策畫並擔綱作詞,製作的《夢臨湯顯祖》音樂劇,以今人視角回望中國一代戲曲巨匠的人生,林在勇表示:「東方的莎士比亞已是100年前的認知,透過湯顯祖,大可以展現人類在文學藝術上所達到的高度和可能性。」

「過去400年來並沒有在文學、音樂乃至戲劇去展現湯顯祖其人。」林在勇認為,湯顯祖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社會公平、人類博愛的思想,以及其作品所展現的語言、文學、藝術之美,過去透過翻譯未必能被西方世界真正理解與體會,而在華人圈,湯顯祖的「臨川四夢」(《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又往往被簡化為不完整的《牡丹亭》,實則湯顯祖的關懷,從仕途朝廷到廟堂江湖,林在勇認為「從他身上可以看到戲劇人生之外不同的價值,是值得全人類尊敬的。」

音樂劇觸動年輕學子

在創作上,林在勇以現代人的語彙去詮釋一代文人的精神價值及文學藝術,去掉古典看似厚重的「殼」,如湯顯祖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至情,林在勇轉化為「愛上你只用了一瞬間……」成為觸動時下年輕學子,朗朗上口的歌詞;又如主題曲「無古無今,方生方死,任他背景紛飛逝,愛了就是永恆……」劇中也透過「戲中戲」手法,由今人探尋解讀400年前的湯顯祖生平,然「誰能脫得時空」,湯顯祖追求的普世價值,實則無古無今。
「湯顯祖或許可做為東方的莎士比亞,但莎士比亞未必能作為湯顯祖」林在勇指出,過去西方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並不夠,時而流於片面,時而靠著西方已有的、相近的風格,才能引起共鳴被讀懂,《夢臨湯顯祖》試圖建立起以中華為中心的審美價值,以湯顯祖的藝術及人格,重新定義人類在文學藝術上的高度。

彰顯藝術及人格高度

「這是一種使命感!」林在勇表示,近代在西方的審美與價值下,往往在影視、戲劇舞台上展現的中國人形象,總是赤腳的、黃土的、原始而粗野的人性,「這是對文化的反思與批判」是在列強侵略下的文化不自信。
林在勇認為,當代華人崛起,更應在幾千年的文明中梳理出能夠安身立命,有傳統君子精神,也有全球性的典範與表達,而非僅呈現近百年災難深重的民族樣貌。

上音、台藝大合作像談戀愛

「台灣的文化、藝術以及文創方面,起步早,起點高。」上海音樂學院(上音)院長林在勇對於台灣的文教發展及人才培養深表肯定,對於此次《夢臨湯顯祖》由上音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台藝大)聯合演出,林在勇表示:「對兩邊的學子來說都是激勵」。
主修聲樂的台藝大學生邱藝、柯昭銘,此次參與演出特別與上海劇組密集排練,兩人皆表示從咬字到身段,感受到的是相當有系統的音樂劇訓練,與過去偏重聲音表現的歌劇不同。林在勇看兩位台灣學子,打趣:「一開始柯昭銘的台灣口音,被大家視為逗趣,但兩位演員都很快就融入,邱藝尤其是很入情的演員,在上海排練時就曾激動落淚。」
台灣學生看上音的音樂劇訓練是札實而全面的,而林在勇看台灣青年學生也有十分出色的品質「需要有更多的機會」,他表示上音每年的製作也十分期望能邀請台灣的藝術院校更大規模地進行聯合演出,「成長會很快,一個人的成長有時候會帶動其他人的成長,切磋琢磨對雙方的專業學生都很有好處。」
就專業技藝來看,林在勇認為兩岸各有優勢互補,校際合作「像談戀愛」容易發現對方的美,「年輕人的交流,很容易突然產生靈感」他認為兩岸「表面看來不同,但深層精神很一致」,兩岸的校際交流成效,在他看來「遠超過和歐美一流院校的交流」。

(記者/李怡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