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里雅布依是大陸最大的村落,面積有2000多平方公里,比深圳、新北市還要大。可是大陸地圖上沒有它的身影,它地處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且不通公路,南北距離達500多公里。儘管這樣,克里雅人近年還是逐步走向開放和文明。
在一個多世紀前,世人對達里雅布依還一無所知,要去到這裡,必須走進沙漠深處,走進沒有地圖可指示的路;它是大陸最後的沙漠部落,坐落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238公里。絕大多數世人不知道這裡,就連新疆本地也是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說維吾爾語 游牧為生
達里雅布依是一處綠洲,被稱為「塔克拉瑪干的肚臍」,居住在這裡的所有克里雅人都是親戚,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出去過。直到上世紀50年代,和田縣政府才知道在自己管轄範圍內的沙漠裡,有這樣一群說維吾爾語、信仰伊斯蘭教的克里雅人。他們被歸為維吾爾族,但其實族源依然不清楚。
有人將克里雅人稱為古西域土著的「活標本」,但至今仍無人能說得清這些克里雅人的來歷,以及他們離群索居已歷經了多少年代。1982年,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尋找石油的沙漠車來到達里雅布依,不敢相信大漠深處還會有人家的勘探隊隊員嚇了一跳。
曾發現古老文明遺址
克里雅人以游牧為主,現在也開始種植糧食和經濟作物,它南北距離達500多公里,村民說,如果從南到北發一個結婚請帖,至少半個多月以後才能趕上。過去克里雅人全靠駱駝和毛驢來運輸他們所需的生活用品。駱駝到縣城一次,至少要走8天。
當地有一間伊斯蘭風格建築,高大漂亮,和周圍簡陋的泥巴屋子形成截然對比。這間屋子是鄉長的家。鄉長是這裡最見多識廣的人。
克里雅河下游曾有的古老文明,是從1896年開始被發現的,在古老的克里雅老河床附近,瑞典人斯文.赫定在當年發現了丹丹烏里克和喀拉墩兩處遺址,出土佛寺有著精美壁畫。當時民居的搭建與克里雅人並無二異,一樣是用胡楊、紅柳和摻了蘆葦的克里雅河淤泥,即考古學者所稱之「木骨泥牆」。那時的居民應信仰佛教,和現在當地信仰的伊斯蘭教不同。
學校教漢語 走向現代
克里雅人的飲水很成問題。洪水期克里雅河流下來水後,泥水帶著甜味,枯水期人畜用水都是鹹苦的澇壩水。所謂的井不過是一個沙坑,裡面水很少,得順著木梯爬上爬下提水,如果偷點懶用吊桶打水,打上來的水有半桶是沙子。
當地政府曾多次希望他們遷到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去定居,但克里雅人和他們的羊群都不贊成。克里雅人說,這裡的牲畜夏秋以胡楊嫩枝為食,冬春啃乾蘆葦,不習慣吃雜草,如果把牠們帶到外面水草豐盛的地方,反而難以存活。
於是,政府和部隊贈送給他們大卡車,他們開了卡車到于田縣城去趕集,賣掉柴和羊皮,換回珍貴的茶和鹽。
克里雅人說他們屬於「達里雅布依」,屬於自然,是自然的孩子。儘管這樣,克里雅人還是正在告別封閉的生活,逐步走向開放和文明。這裡的學校已經有縣上派來的教師,教他們的孩子學漢語,教孩子們的家長學農業技術。
(記者/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