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9・旺報-綜合報導

2019-02-09・旺報-綜合報導
陸初一票房66億 破世界紀錄

19.9元人民幣低價票 吸引3177萬觀影人次

大陸官方正式資料顯示,年度電影市場最具指標性的春節檔,大年初一(2月5日)正式開啟,當日票房高達14.34億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66.31億元),比2018年春節檔首日(2月20日)多1.57億元、成長12.5%,不僅刷新大陸影史,也創下全球單日票房新紀錄。

分析師認為,票補(票房補貼,電影公司或發行商給予網路購票平台票價補貼,讓民眾可以低於票面價的錢買到票)投入明顯增強及單一票價提高是造就此一現象的主因。今年受到大陸官方整頓電影市場的政策影響,春節檔的票補資金縮水,換言之,觀眾花在買電影票的錢變多。

1日行情 初二下滑

由於票補少,導致19.9元低價票在大年初一集中爆量,拉抬首日觀影熱情,總計播映51.12萬場、觀影人次3177.55萬(比全台灣總人口2300萬多了近4成);大年初二恢復正常票價後,票房大幅下滑,破紀錄成了「1日行情」,初二票房則比2018年同期少了4000萬元。
劇情及品質帶來的口碑與網路評價,也是影響票房的重要因素。舉例來說,被視為兩岸三地「賀歲片之王」的周星馳,以20年前《喜劇之王》為基礎創作的《新喜劇之王》,5日首映票房2.71億元,但觀眾對老套的劇情不買單,陸媒評語:「低級鬧劇的打拼故事」,認為該劇是「老去的周星馳說教後輩,一遍一遍地重覆……拿出舊時光裡的榮耀來展示自己對後輩的恩澤、對後輩靈魂的滋養……」由於口碑不盡理想,6日票房腰斬,僅1.06億元。

《流浪地球》異軍突起

寧浩的新作《瘋狂的外星人》找徐崢客串演出外星人,上映4天雖有10.64億元進帳,但票房從首日的4.05億元一路下滑,每日平均跌幅約3成。《神探蒲松齡》、《廉政風雲》分別由成龍及張家輝、劉青雲等「票房保證」主導,但仍無法逃過票房下滑5成的慘劇。
反而是原本被稱「小破球」的科技片《流浪地球》票房逆勢上升;該片趕搭大陸近年航太科技快速發展、「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順利運作的新聞熱,加上劇情內容扎實,好評如潮,從首日1.87億元票房、11.5%排片量快速飆升,截至8日,票房近12億元,排片已達45%。

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改編自大陸作家劉劉慈欣2000年發表的同名小說,科幻片《流浪地球》不僅在大陸春節檔異軍突起,也被業界視為「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關鍵,國際媒體給予高度關注。
該片描述未來的某天,太陽將走向毀滅,不斷膨脹、將吞蝕地球;面對絕境的全球人類,在大陸的帶領下,開啟「流浪地球」計畫,為地球安裝發動機,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在無垠太空流浪,尋找新家園。
從《2012》、《星際效應》(陸譯《星際穿越》)等片,好萊塢對地球毀滅、拯救人類的主題多所著墨,但《流浪地球》融入中國傳統「安土重遷」、「保護祖宅」的概念,更為人性化。新華社報導指出,該片點出大陸科幻核心「全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集中力量辦大事」,為電影產業帶來一股清流。
外媒相當關注該片,美國《紐約時報》以〈中國電影終於加入了太空競賽〉為題,認為《流浪地球》代表大陸同時開啟科幻電影製作與太空探索新時代:「這類型電影在技術和經濟上都超出大陸大多數電影製作人的能力,是對電影業的一次考驗。」
業者分析,該片趕搭大陸近年航太科技快速發展、「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新聞熱潮,挑起觀眾興趣。導演郭帆與大陸科技大廠華為雲、南韓Macrograph合作,利用雲渲染技術,聯手打造特效場景,把生硬科學轉化為淺顯易懂的劇情畫面,並加入各種流行元素,包括「海草舞」等,觀眾會心一笑的同時,也從中品味屬於大陸特有的幽默和自信。

(記者/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