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起,大陸中小學、幼稚園供應的營養午餐,每餐均應有學校相關負責人與學生共同用餐,以期透過陪餐紀錄,及時發現、解決相關問題;有條件的中小學幼稚園,也應建立家長陪餐制度。並明令中小學幼稚園一般不得在校內設置,類似小賣部、超市等食品經營場所。
大陸校園時而傳出食品衛生問題,去年9月先是河南小學被爆營養午餐長期「縮水」,隔一個月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的貴族學校「中芯國際學校」,也被家長發現不僅午餐十分簡陋,而且餐廳使用過期食材、蔬菜霉變。除再度引發各界對學校午餐的熱議外,也獲得教育部等相關部門的關切重視。
校內禁售垃圾食品
大陸教育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部門19日公布《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下簡稱《規定》),中小學、幼稚園應當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透過學校相關負責人與學生共同用餐,填寫陪餐紀錄,及時發現、解決集中用餐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除餐餐都要有學校相關負責人現場陪同,《規定》同時也指出,有條件的中小學、幼稚園也應樹立家長陪餐制度,讓對應的工作機制更趨健全,針對陪餐家長在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等方面,所提出的意見建議及時予以研究、完成回饋。
食材食具隨時監督
《規定》也再次對小賣部問題進行規範,要求中小學、幼稚園一般不得在校內設置小賣部、超市等食品經營場所,確有需要設置者,應依法取得許可,並避免售賣高鹽、高糖及高脂食品。
北京東城區某小學生家長張女士表示,希望學校的飲食能夠保證衛生外,也期盼學校能向家長公布每周午餐菜單內容,方便家長適時調整早晚餐,取得營養方面的均衡。張女士並透露,「我們家孩子每天吃什麼我基本不知道,但是每次接到孩子第一句就是餓了。」
在山東省淄博市高新區傅山幼稚園園長解菊的眼中,陪餐制度應根據幼兒年齡小、自我服務能力有待提高等不同的年齡特點,賦予幼稚園的「陪餐」制度應有的具體內涵。不僅在形式上陪伴幼兒用餐,更多的實質意義則在於「關心、呵護、照顧幼兒進餐」。
除建立陪餐制度之外,人大附中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學校副校長虎占智強調,學校飲食也需重點關注操作規範。包括食材驗收、初步加工、成品加工,乃至洗刷食具的流程掌控等,以及相關人員、廚師等安全操作的要求,均有待學校一一逐項把關、隨時監督。
舌尖上的教育 從娃娃抓起
大陸凡事總喜歡「從娃娃抓起」,各級學校營養午餐攸關未來主人翁的營養攝取、健康發展,此一「舌尖上的教育」,絕對值得官方、校方及家長密切關注,甚至透過立法予以保障、監督也不為過。
兩岸教育界都曾傳出這樣的聲音:看過歐美、日本等國的學校午餐,才知道我們的孩子已經輸在起跑線上!千萬別小看學校的營養午餐,二次大戰後的日本,一心「超英趕美」,兼具「辦好教育」、「國民健康」雙重意義的營養午餐,成為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日本將各級學校的營養午餐,當成教育來辦。最佳例證莫過於亞太經合會議(APEC)討論學校午餐議題時,唯有日本派出教育部的官員,其他各國大多由農業部的官員出席。對日本而言,營養午餐不僅可保證學生的健康,同時也可從小灌輸團體責任、服務感恩、愛惜食物、認識食材、環保衛生等國民觀念。
2017年國教署委請中興大學設立「推動學校午餐專案辦公室」,效法日本「食育基本法」的相關法規,自2014年倡議後至今仍躺在立法院。如今大陸教育部等相關部門,日前也公布《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期望透過學校關負責人、家長的「陪餐」制度,讓各級學生吃出營養。
兩岸不約而同「從娃娃抓起」,全面性正視學校營養午餐的質與量。若能參考歐美各國,尤其鄰國日本的作法,把營養午餐「當成教育來辦」,確實建立起「中央立法、地方執行、校方與家長配合」的營養午餐制度,才有可能讓下一代的身心健康,真正由「舌尖上的教育」開始。
(記者/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