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3・旺報-綜合報導

2018-04-13・旺報-綜合報導
圓明園被劫青銅虎鎣 在英拍出1700萬

不顧陸抗議 英藝廊稱古物是英軍合法報酬

英國坎特布里拍賣藝廊在當地時間4月11日,對疑似圓明園的流失文物西周「青銅虎鎣」進行拍賣,最後以41萬英鎊(約新台幣1700萬元)成交,遠遠高出了最初的20萬英鎊的最高估價。

儘管大陸國家文物局10日已再次發表聲明強烈反對並嚴正抗議;中國拍賣行業協會也表示若執意拍賣,將聯合中國所有文物拍賣企業承諾永不與其合作。但拍賣藝廊藝術顧問強調古物是「英國軍隊的『合法』報酬」,支付給士兵,且買主不會面臨法律訴訟。

西周青銅虎鎣在英國被拍賣。(CFP)
西周青銅虎鎣在英國被拍賣。(CFP)

拍出為原估價1倍

拍賣進行時,買家出價從最低的12萬英鎊開始,很快超過了20萬英鎊的最高估價。最終,拍賣商Cliona Kilroy以每次增加1萬英鎊的價格進行投標,最終以41萬英鎊的價格拍得。依據拍賣行之前預估,此次被拍賣的「虎鎣」歷史可追溯至3000年前,估價約在12萬鎊至20萬英鎊之間(約合新台幣495萬元至825萬元),但最後拍賣結果卻高出原估最高價1倍。

陸方多次溝通無效

對於這次拍賣,大陸國家文物局3月曾發表聲明,並透過多管道與坎特布里拍賣藝廊溝通,要求遵守國際公約精神與職業道德準則,終止相關拍賣和宣傳活動。10日,國家文物局再發聲明強調,強烈反對並譴責坎特布里拍賣藝廊不顧中方嚴正抗議,執意拍賣疑似非法流失文物,並以戰爭劫掠文物為名進行商業炒作的行為。

「虎鎣」到底是什麼?有說法稱,「虎鎣」是一種盛水的器物,且器型比較特別,3個腿柱一般為圓錐體,而這件為圓柱體腿柱,一般是與「盤」類青銅器形成「組合套裝」。但也有說法認為,「鎣」實際上是備火長頸瓶,可能是一種油壺。因此,「鎣」的本來面目還有待研究。

千萬件文物流落海外

回首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圓明園時,洗劫的文物遠不止「虎鎣」。當年大量珍貴文物被劫、被毀。據大陸的中國文物學會統計,1840年以來,超過1千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海外。過去,因外界的劫掠造成大量中國文物損失,但中國人自己造成的流失也不在少數。

北京圓明園景區。(中新社)
北京圓明園景區。(中新社)

末代皇帝溥儀在自傳《我的前半生》中,就詳細記述了清朝寶物的璀璨以及文物流失的嚴重情況。「明清兩代數百年來帝王收集的寶物,除了先後兩次被外國士兵拿走的以外,其餘大都留在宮中。這些都沒有清點,就算有記錄也沒人檢查,所以有沒有不見、有多少遺失也沒人知道。」

溥儀還說「現在想來,這宛如一場大掠奪。參加掠奪的,上下交相賊。換言之,大概有機會偷的,沒有不去偷,簡直是天不怕地不怕。」

偷的方法千百種。太監趁夜踹開保存文物的倉儲大門,撬開門鎖,拿走寶物。大臣、官員們也巧立名目借出寶物,偽裝合法地把文物帶出,卻有去無回。溥儀知曉這些事,但不知怎麼辦。

清末紫禁城所在地成為中國藝術品流出的主要管道;辛亥革命後上海也加入文物買賣市場。當時的上海商人因將文物高價賣給歐美人士嘗到甜頭。歐美人士回到母國,再以更高價轉賣致富。

(記者/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