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2・旺報-綜合報導

2019-08-22・旺報-綜合報導
自創枝條作樹苗 陸愚公栽樹18年

雙目失明意志堅 多年來種下近20萬棵

賈海霞,河北井陘一名雙目失明的村民,他的身上被貼了太多的標簽「新時代愚公」、「植樹達人」。到今年,賈海霞種樹已有18個年頭了。因為沒錢買樹苗,他摸索著利用枝條地插的方式,把大樹上的小樹枝砍下來作為樹苗。以前沒有經驗沒有水源,存活率不10%,後來動手挖了水渠,現在存活率達到30%。多年來他種下的近20萬棵樹,在經過一次洪水災害後,目前仍有4000多棵存活。

賈海霞堅持不懈、身殘志堅的精神,感動了很多人。幾年前,他的事蹟被曝光之後引發關注,也獲得了不少榮譽,還有愛心人士捐贈樹苗、工具。日子漸漸恢復平靜,賈海霞現在依然每天到山上去種樹。雖然雙目失明,但山路走了20年,他已經非常熟悉。好心的鄰居只要一有空,也會過來幫忙,鄰居賈紅英就時常騎摩托車載著賈海霞到山腳下。

雙目失明的賈海霞(左)和雙臂截肢的賈文其在林地裡挖樹坑。(新華社資料照片)
雙目失明的賈海霞(左)和雙臂截肢的賈文其在林地裡挖樹坑。(新華社資料照片)

洪災沖毀許多樹苗

山路寬大約半公尺,兩個人並排勉強通過。路面崎嶇坎坷布滿碎石,兩邊還長滿了帶刺的野酸棗樹,兩個人上山大約需要40分鐘,賈海霞自己的話,得要1個小時。
2016年夏天,井陘發生洪災,賈海霞有許多剛種下的樹苗被毀,他備受打擊。「洪水沖走了樹木,但沖不跨我種樹的決心。」洪水過後,賈海霞又重新開始在河堤上種植楊樹。賈海霞熟練地摸索著爬上樹,摸著哪根樹枝合適用來育苗,選定後用鐮刀砍下來,砍下來的樹枝還要削去旁支,只留下主幹。賈海霞說:「這樣存活率更高」。賈海霞把砍好的樹枝抱起,搬到空地,又拿起鐵楔子和錘子,鑿出小洞,把樹枝栽好。

不要金山只要青山

地插枝條種樹這個方法是他一點點摸索出來了,第一年這樣種的時候,大幾百棵只有兩棵存活。春天到了,河堤上的樹苗長出了新芽。賈海霞摸著樹枝的小嫩芽,內心無比激動。他們村附近還有幾千畝荒山,賈海霞希望這些山都能變綠。現在他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荒山上沒有井,樹苗缺水很難存活。
「我從摸著兒子的頭開始種樹,現在還有孫子,我種不動的時候還有他們。」種樹這件事在賈海霞的心裡就像愚公移山一樣,子子孫孫無窮無盡。「不要金山銀山,只要青山綠山。」這句話深深印在賈海霞心裡。「社會大眾給我這麼多榮譽,我希望能盡自己更多力來種更多樹回報社會。」

種樹不種糧 陸婦荒坡造林脫貧

張蓮蓮與丈夫王耀武合抱30多年前親手栽種的水桐樹。(新華社資料照片)
張蓮蓮與丈夫王耀武合抱30多年前親手栽種的水桐樹。(新華社資料照片)

「一陣風,一片沙,晴天遍地土,雨天滿溝泥。」這是過去延安人對當地生態環境的描述。在延安的安塞區雷坪塔村,曾經滿目蒼涼、飛沙走石的黃土高坡,如今已成了密不分株、枝纏藤繞的青山。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人──張蓮蓮。張蓮蓮雖然已經年近七旬,還是每天早早起床,到林地裡巡視。
1981年,村裡別的農戶都是開荒種糧食,而張蓮蓮卻選定了種樹。「種糧廣種薄收,糞沒糞,買肥沒錢,我老公是個木工,我就想跟他供材料,我就盤算我栽的樹成了材的話,肯定比種地的效果要好。」當時延安地區自然條件惡劣乾旱、無雨,人們日子過得很艱難,而張蓮蓮卻堅信,植樹造林才能讓自己擺脫貧困,於是她開始在荒坡上種樹。
陝北的山大多數沒有路,但只要能栽樹的地方,張蓮蓮就要想辦法爬上去,經常摔的鼻青臉腫。兒媳李紅衛剛嫁過來就得脫下嫁衣,和她一起去荒山栽樹。李紅衛說,一過門就和婆婆一起栽樹,我們上午栽樹下午要澆水,早上拿一壺水再拿些乾糧,吃了以後中午在山上睡覺,蓋自己的衣服,太陽太曬了,要把頭蒙著,要不皮膚受不了。
37年鍥而不捨的辛勞,1750多畝林地,20萬棵樹木,讓張蓮蓮全身病痛,幾年前她接受了膝蓋手術,家人都希望她就此在家休養,可是老人下了床,又拿著農具上山了。張蓮蓮說,這一片林子在我心裡改變了我窮的面貌,過上了好日子,不但給了我改變,連我後代都獲得改變了,這綠水青山就是我心裡的金山銀山。

(記者/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