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4・旺報-綜合報導

2019-09-04・旺報-綜合報導
推銷中華軟實力 江明賢攜畫赴韓

開拓兩岸水墨畫交流 盼中國藝術享譽國際

「可以樂觀地期待,中國書畫未來在世界有機會大放異彩。」兩岸知名水墨畫家江明賢如是說,近期已於北京、南京展開《雲月八千里—江明賢墨彩巡迴展》,接下來還將於成都及韓國首爾巡展,江明賢認為中國書畫所象徵的中國文化要推向世界,「強大的國力、經濟力與開放社會的教育水準」將是重要的推手。

江明賢多年來在大陸、港澳及世界各地舉辦過70餘次個展,參加過100多次重要聯展,2011年他應邀與大陸畫家宋雨桂擔任兩岸主筆,合繪《新富春山居圖》長卷,時任大陸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亦曾親臨觀賞,「66米的大畫,花了近1年才完成」被視為「體力活」的巨幅長卷,江明賢認為畫來頗有成就感,而後他也自己另獨立完成高60公分、寬36公尺的《富春山居圖》,在他看來,兩岸書畫交流多年,「山川氣勢之大,讓台灣畫家也愈來愈多大畫。」

 

台灣水墨畫家江明賢。(本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水墨畫家江明賢。(本報系資料照片)

台表現多元陸保守

兩岸隔絕多年,在畫畫風格上也各自有自己的嘗試,江明賢指出:「台灣接觸西方較早,受西方繪畫、美學、當代藝術影響較多,傳承傳統之外,整體表現較多元。」但他也不諱言:「相對而言基本功,尤其年輕一輩下的功夫就少了。」反觀大陸,「基本功札實、傳統的底子好,但較保守,以致於風格較一致,不同的人畫出來仍類似。」
江明賢認為,所謂的風格,本身具有地域與時代的因素,兩岸同為水墨藝術的傳承者,雙方的交流可為彼此帶來衝擊和學習,他舉例台灣過去的畫相對小而精,一部分原因受限於展場空間較小;但進入大陸的美術館,往往需要大畫,也讓畫家能放開手腳展現氣勢「作大畫的好處是,回到小畫就游刃有餘得多。」

走出傳統引西潤中

在大陸藝評家眼中,江明賢從傳統走來,引西潤中,揮灑自如,由中華文化聯誼會、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聯合籌辦的《雲月八千里》巡迴展,江明賢以絲路為主題,走過並以彩墨繪下北京、寧夏、新疆乃至東歐的布拉格、布達佩斯的景緻,8月初在北京中國美術館的展覽,11天參觀人數便破6萬人;江蘇美術館的展出亦在盛大開幕中獲好評,9月12日起則將於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展出;11月則遠赴首爾中國文化中心舉辦。
「雖然比較起來,張大千的畫拍賣價還未能及畢卡索,但全球華人一起推動,未來勢必會讓全世界重視中國藝術。」江明賢樂觀以待。

(記者/李怡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