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開獎周」,7日率先揭曉的生理學或醫學獎,由美國哈佛醫學院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的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以及英國牛津大學與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 J. Ratcliffe)三人共同獲得。
三位美英學者將平分900萬瑞典克朗(約2818萬元台幣)獎金,表彰他們針對人類與大多數動物細胞感知、適應氧氣變化機制的研究貢獻;他們的發現將可望為對抗貧血、癌症及許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奠定基礎。隨後8日物理學獎、9日化學獎、10日文學獎、11日和平獎得主也將陸續出爐,14日壓軸的則為經濟學獎。
川普能否如願受關注
今年全球矚目的兩大看點,包括文學獎將同時頒發去年與今年的獎項,被譽為「中國卡夫卡」的大陸女作家殘雪,以及陪榜超過10年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均在得獎賠率的熱門名單內;而美國總統川普能否如願拿下和平獎,也備受各界關注。
2017年負責評選頒發文學獎的瑞典文學院,捲入一場驚動全世界的性醜聞,導致多名評審離職;受此後續相關效應影響,2018年為諾貝爾文學獎70年來首次停頒,延至今年、史無前例地一次揭曉兩年的得主。
截至7日截稿之前,英國博彩公司NicerOdds的預測排行榜,由加拿大女詩人安妮‧卡森(Anne Carson)1賠5獨居榜首,加勒比海法國海外省瓜德羅普出身的女作家瑪麗斯‧孔戴(Maryse Conde)1賠6緊追在後,排第三的波蘭女作家奧爾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則為1賠8。
被譽為陸先鋒派代表
包括殘雪、村上春樹,俄羅斯女作家柳德米拉‧烏利茨卡婭(Lyudmila Ulitskaya)、肯亞作家恩古齊‧瓦‧提安哥(Ngugi Wa Thiongo)4者同為1賠9。但賠率熱度與屆時揭曉的實際得主未必一致。
繼莫言之後,大陸再度摘下文學獎桂冠的希望,繫於出生湖南、被譽為大陸先鋒派文學代表人物之一的殘雪,作品包括《山上的小屋》、《黃泥街》、《蒼老的浮雲》及《五香街》等。身為作品在海外翻譯出版最多的大陸女作家之一,殘雪也贏得「中國的卡夫卡」封號。
(記者/賴廷恆)
旺報觀點 賴廷恆
諾獎得主 慮及地域性別平衡
歷來諾貝爾獎以文學、和平獎兩項,最易引發各界事先猜測、事後爭議。今年文學獎因同時頒發去年、今年獎項,再加上美國總統川普對和平獎「寄予厚望」;讓今年的諾貝爾獎「開獎周」更添熱鬧之餘,也引發各獎項得主性別、區域「平衡」等相關議題。
按照諾貝爾的遺囑,整個評選過程當中,各獎項得主應不受任何國籍、民族、意識形態及宗教的影響,唯一評選標準在於領域內所獲成就。但回顧諾獎歷史,不難得出獲獎者以「白人男性」居多的統計結果。
BBC甚至曾把歷年諾獎得主的照片、資訊予以分析,總結出獲獎者的共同特徵:61歲左右的美國已婚男性,不戴眼鏡、經常刮除鬍鬚。而美國也確實為得獎大戶。對此,瑞典皇家科學院方面曾表示,院方已為改善「不平衡」現象而採取若干措施,並願付出更多努力;但一切仍應以實際成就為依歸,免得傷害、降低諾獎的價值。
長期以來,諾貝爾文學獎已被視為,存有「考慮地區平衡」的傾向。針對今年將頒發兩年的得主,瑞典文學院的常任祕書安德斯‧奧爾森日前也不諱言,將可望重視兩名獲獎者的「協調性」,例如「避免相同領域的文學,或者選出一男一女等」。但斯般出於「均衡」的立意,是否無形中也造成另類的「不公平」,只能說見仁見智。